孔子的《幹法》

《幹法》是稻盛和夫的經典之作,他把自己的工作觀乃至人生觀總結爲一個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結果=熱情X能力X思維方式。

而孔子在《論語》中與樊遲關於如何修德的對話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1-《論語》的幹法

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樊遲陪着孔子在舞雩臺下閒遊,樊遲說:“請問怎樣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清除邪念,辨別迷惑?”孔子說:“問得好啊!先做事而後收穫,不是提高了品德修養了嗎?批評自己的過錯,不批評別人的過錯,不是消除邪念了嗎?一時忿恨,忘了自己的身份,也忘了親人,不是迷惑嗎?”

我認爲:

“先事後得”就是熱情和努力;

“攻己惡”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

消除“一朝之忿”就是正確的思維方式。

-2-先事後得的熱情

首先要“愚直地、認真地、專業地、誠實地”投身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把工作的過程看成磨練自己心態、提升自己人格的機會,先讓自己喜歡上工作,再把工作變成自己喜歡上的工作。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當前的工作和生活中,付出不亞於其他人的努力,才能成爲“自燃型”的人。

這就是崇德。

-3-攻己之惡的能力

不要去批評別人的錯誤,從自身的問題出發,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做任何事情都竭盡全力、每天都比昨天更進一步,之前我們也許會說“我不會做、我做不好、無法勝任”,但只要我們把“不能做的工作”當作“能做的工作”,經過持續的努力,我們工作的能力必將提高。

這就是修慝,消除差錯。

-4-非“一朝之忿”的思維方式

人爲何會一朝之忿,忘其身甚至其親,歸根到底是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思維方式在作怪,也就是負面的思維方式,所以才憤世嫉俗、怨天尤人。思維方式爲負,即使能力熱情在強,反而結果爲負。

對待工作生活,我們要豎立正面的思維方式,即不厭辛勞、願他人好、願意爲大家的幸福而拼命工作。人總有煩惱、失敗、挫折,面對失敗和挫折,是一朝之忿還是聞過則喜,就取決於自己的思維方式。按照公式,思維方式爲正,結果才能爲正。

有了正面的思維方式,人就可以在反反覆覆的失敗和錯誤中成長、發展,才能不惑。

所以孔子對樊遲的指導就是工作觀公式的文字解釋,要想崇德、修慝、不惑,必須保持熱情努力、專注提高自我能力,但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對工作、對生活,積極向上、充滿善意的正面思維方式。

是爲孔子的《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