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孩子》, 就在我們身邊

你是否有以下經歷:
有時會感覺和朋友、家人格格不入?
經常希望自己獨處,不喜歡求助於他人?
經常對自己失望或是生自己的氣,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有時會感到內心空虛,無緣由的暴躁不開心?

如果你有以上的問題,那麼你可能經歷過情感忽視。

-1-

《被忽視的孩子》這本書告訴我們,情感忽視不是身體上的虐待,或者父母的疏於照料,而是隱藏在孩子潛意識裏的情感忽視,孩子甚至認爲沒有發生過或者孩子根本不記得這樣的事。

書的作者是喬尼絲·韋布和克里斯蒂娜·穆塞洛,她們都是經驗豐富的心理諮詢師,而這本書就是她們分析大量心理諮詢實戰案例後的成果。

這本書告訴我們,父母忽略孩子的感情,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留下永久地烙印,如果不及時改變,傷痛會在孩子長大後累積爆發,還有可能成爲家族的詛咒,繼續傳給下一代。

-2-

忽視了孩子的情感會產生什麼後果?

嚴重的會讓人家破人亡。最近,武漢一個初三的學生孩子因在教室打牌被叫家長。媽媽見到孩子,只顧着發泄着自己的情緒,在走廊上對着孩子扇耳光、掐脖子,老師勸走媽媽後,孩子轉身一躍而下,跳樓身亡。表面上看,是媽媽不冷靜,沒有照顧到當時孩子的情感,但實際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衝動舉動可能是媽媽長期忽略孩子情感的累積。

-3-

改變情感忽視,我們必須先要知道它。

現實生活中,以前我妻子教育孩子經常會說:“我數3,2,1,馬上去寫作業!”當時我非常佩服我妻子。你看,既讓孩子知道該幹什麼、又給她倒數警告,孩子聽了話也果真乖乖地去做我們要求的事情了。

但看了這本書,我反思,“倒數321”不就是典型的情感忽視嗎?!

我們根本沒有關心孩子的感受和情緒,只是利用大人的權威,強迫孩子做大人要求做的事。

並且這種行爲簡單粗暴、容易重複,長期實行會給孩子帶來深深的傷害。我的孩子長大進入青春期,她產生了強烈的反叛。現在想來,也許倒數321這種情感忽視就是罪魁禍首。

所以要改變情感忽視,我們必須先要知道它的存在,知道什麼行爲導致了情感忽視,知道了問題所在才能去改變。

-4-

改變情感忽視,我們要建立和孩子的情感連接。

《被忽視的孩子》中有一個經典的“海灘邊的凱瑟琳”案例。

5歲的凱瑟琳正在沙灘上快樂地和爸爸搭建沙灘城堡。媽媽突然嚴厲地說:“玩夠沙子了吧,凱瑟琳。你爸爸有事情!過來這邊,我給你讀書。”爸爸站起來拍掉了膝蓋上的沙子走了。凱瑟琳爲不能繼續玩感到難過,同時也覺得自己自私。她順從地回到媽媽身邊,媽媽開始給她讀書。

一個看起來很正常的畫面,她的媽媽在我們看來也很不錯。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媽媽應該說:“哇,你們挖了好大一個坑,你好開心吧?但是爸爸還有其他事,讓我來陪你一起搭城堡吧?”

或者她爸爸應該說:“凱瑟琳,我知道你很失望,但是今天我們已經玩了很久了,爸爸確實有事,我們下次再玩好嗎?”

其實就是多了一句同情凱瑟琳情感的話,效果就明顯不同。

就像公司老闆讓我們加班,我們當然心有怨氣。可是老闆如果加上一句體貼的話,比如“我知道你們最近很累了,但實在沒辦法......”效果可能就會截然不同。

所以爲了改變情感忽視,父母要和孩子建立正確的情感連接,把孩子視爲一個獨特而獨立的個體,而非自己的延伸、所有物甚至負擔。然後基於這份情感連接和對孩子的關注,父母來適當地迴應孩子的情感需求。

-5-

這就是情感忽視對孩子的巨大影響和如何改變,可喜的是這本書還告訴我們:

大部分孩子的情感忽視是可修復、可彌補的。

前提是自己先做出了改變。因爲自己擁有了所缺失的東西,才能改變給孩子的東西,孩子也纔會改變。

希望我們父母率先主動改變,這樣因爲情感忽視、家破人亡悲劇才能不再上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