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写作”的一些想法

所谓“亲子作文”,意即同亲子阅读,就是家长与子女共同进行作文,彼此进行交流,形成共鸣。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这一做法的最大好处就是以作文为纽带,为父母创造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使孩子的心灵得到更多的关爱,使父母与子女之间多了更多的理解与关注;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如何才能做到表达真情实感,如何才能写真话记实事。亲子共读与写作一旦结合,年龄可以从幼儿延伸到儿童。亲子共读与表达感想是亲子写作中重要的学习单元,说故事和口语说话都是表达的形态,写作也是表达的形态,从说话、写话到写作,学习有组织性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心中的想法,将话语、思想化为文字书写出来,是一种迷人的创作历程,值得亲子共同探索和完成。

亲子共读

当孩子年纪小的时候,父母亲借由看书说故事,通过声音表情和角色扮演,带领孩子进入书中的世界,并且运用互动的形式,例如:内容问答、角色对话、感觉反应、情绪表现和想法表达…等方法,增进孩子的参与感,让孩子融入亲子共读的情境中。

孩子渐渐长大以后,他能够自己阅读书籍,那么亲子共读的形式也会有所转变。只要亲子拥有共处的时间,看书说故事的习惯仍然可以持续进行,这时选读的书籍、说故事的语气和语言、问答的深浅度也会慢慢调整;甚至说故事和听故事的亲子互调,让孩子来说书中的故事,父母亲变成一个倾听者,这不仅是难得的亲子相处时光,更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了解孩子的表达情形和内心感想。 更广义的亲子共读形式是亲子于各自的时间和空间阅读相同的书籍,再安排时间亲子相聚,彼此分享的阅读感想和收获。

亲子写作

写作需要方法,教导写作更需要方法;亲子关系密切,相处时间也比较有弹性,非常适合共读和创意写作的进行。在亲子写作里,父母亲不只是陪伴的角色,也是指导、引导的角色,当孩子完成作品的时候,也需给予批改和评语。在整个引导与学习的过程中,重视的是亲子间的互动和分享,以启发式、动态化与多元性的创意教导,培养孩子想象、感觉、构思和表达等能力。

在实施亲子共读和写作的课程中,提供儿童各式各样的书籍,例如:神话、传说、世界故事、童话、科幻故事、寓言、生活故事、侦探故事、古典故事等,以激发儿童丰富的创造力,建构自己独特的想象空间。

亲子如何从阅读获得灵感――以童话写作为例。

儿童喜欢阅读童话,儿童自己也可以创作童话;亲子共读时,父母亲可以引导孩子了解童话的性质,学习童话的写作要点,以创作出生动活泼、情感丰富、具有意趣的童话。亲子间进行各种想象练习,指导儿童选择童话的主题和材料,安排叙写的形式,创造美丽惊喜的童话。

(一)、亲子共读童话。

首先父母亲带领孩子欣赏一篇童话,或以说故事的方式进行,例如共读童话《美女与野兽》,从问答中让儿童试着发现童话的性质。父母亲统整说明:童话是什么?童话是幻想的、拟人化的儿童故事,令人觉得充满趣味性与想象力;由于幻想的成分很大,童话的内容是虚构的、夸张的,具超现实的意味;而且运用现实事物的组合,表现象征性,透露隐藏的情感和含意。

(二)、亲子改编童话。

在经典童话中,有许多是搜集当时流传的故事加以改写而成,譬如德国格林童话:《睡美人》、《灰姑娘》、《白雪公主》,法国贝洛尔的童话:《小红帽》、《小姆指》,英国乔考柏斯的童话:《三只小猪》、《杰克和巨人》等,在这些内容有意义、情节感人的故事里,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结局圆满,善恶分明。

1.看图改编――父母亲借着翻阅童话书中的图片,激发孩子的灵感,讨论改编的内容,表达分享。改编经典童话有三点好方法:

(1).变动经典童话的人、事、时、地、物任何一项或几项:一点小改变就可以扭转童话的情节。例如《灰姑娘》里的番瓜变成了冬瓜,半夜十二点变成了正午十二点……

(2).可从中间改编:从故事中的高潮点、冲突点加以改编。例如白雪公主要咬下苹果的瞬间……

(3).改编结尾:给经典童话不一样的结局,可能会打破结局圆满的模式。例如《睡美人》里的王子将亲吻公主的时候,黑暗仙子复活了……

2.乱点鸳鸯谱――父母亲也可以把孩子耳熟能详的一些童话人物名字制成纸签,随意抽取两张以上,编写成新童话,于是白雪公主可能遇到三只小猪,小红帽可能遇到灰姑娘和丑小鸭……,当既有的故事里跑进一个外来人物,会产生什么冲击呢?

(三)、亲子创作童话。

除了改编童话,创作童话更有趣味、更能发挥想象力、更具挑战性。“现代童话之父”安徒生(丹麦)自创许多童话,例如《美人鱼》、《丑小鸭》;另外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英国加乐尔)、《木偶奇遇记》(意大利柯乐笛)等都是创作的童话。

想象童话――儿童有想象力,创作童话自然就不是一件难事,父母亲和孩子依照“时间、人物、地点、动作”的句子模式比赛造句,将所有的句子写下来,例如:时间 :中午;人物:小白兔 ; 地点: 在菜园; 动作: 吃红萝卜。

再将四个词语分别剪下来,丢进四个纸盒,经过混合后从纸盒中抽出词语,重新组合新句子;新句子可能很荒谬、很好笑,然而儿童必须表现想象力,将短句拉长,从简单的语句中,延伸出有意趣的童话;这时也可以进行“亲子接力”,亲子你一句我一句地共同编织童话。

连环童话――培养儿童运用想象力写童话,还可以进行这样的活动;父母亲随意准备小图卡数张,让儿童自由排列次序,思考每张图卡之间的关联性,把时、地的转换交代清楚;说出及写出具有创意的童话故事。

寻找童话材料――儿童怎样主动寻找新鲜的童话材料呢?父母亲给孩子一些时间,将在生活里观察到或联想到的故事材料依三种分类记录下来:1.一件有吸引力的事情;2.一个特别的人或物;3.一句有意趣的话。

儿童选择好一件材料,就可以开始写童话了,父母亲说明童话写作方法如下:

  1.订出有趣、有意义的主题;2.运用拟人法,表现角色的外在和个性;3.安排曲折的情节;4.注意叙写表达的技巧,穿插生动的对话。

(四)、童话写作时间。

儿童完成以上的学习和亲子活动,可以写改编童话;或者运用现有的材料(语句或图卡),发挥想象写童话;或者自己找材料,创作一篇独特的童话。

亲子如何进行读书感想的写作。

亲子共同阅读一本书以后,接着由孩子书写读书感想,这是亲子共读与写作非常恰当的连结。在写读书感想之前,父母亲可先指导孩子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方法如下:1.在书上直接画线,加上批注;2.携带小笔记本,记录书籍简介和感想;3.浮贴纸片,写出重点、心得。

进一步的学习活动,由儿童完成“读书报告表格”,内容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页数、内容大意、书中佳句、读书感想、评语等。

(一)、读书感想的写作形式。

儿童依据以上读书报告要点,再演绎成一篇内容丰富的读书感想文,就很简单了!笔者将读书感想的写作方法分为三大类型,父母亲可引导孩子学习。

第一类型:以推荐介绍的方式来写读书感想,也称为基础方法,写作的重点包含:1.这本书的来源;2.第一印象:关于封面、作者、出版社等;3.简述内容:(1)故事大意(2)优美词句或有意义的话;4.优缺点:在插图、字体、印刷等方面的优缺点;5.阅读启示或感想。

第二类型:直接写大意、情节和读书感想,又细分为三种方式:1.先写内容大意,再写阅读后的感想;2.写出一些情节以后,就写一些小感想,反复几次,一直到最后写总评和总感想;3.从最受感动的部分写起,陆续书写感想。

第三类型:以写信的方式来叙写读书感想,有两种方式:1.以写信给作者的方式来叙写,对于书中文字、人物、情节等举出例证来讨论;2.以写信给书中角色的方式来叙写,对象可以是主角或配角,可能是人物或其它拟人化的角色。

故事通讯站――以写信给书中人物的方式为例,在呈现不一样的读书感想时,注意书信内容的组织,让文章表达生动美妙;父母亲引导孩子写信给故事明星,将对方当成朋友,语气诚恳,态度亲切,并且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表现书信内容,要点为:1.从故事内容开始写;2.比较自己和故事人物的生活有什么异同;3. 对故事人物的期望或感想。

(二)、读书感想写什么。

为加强读书感想的表达,父母亲可以引导孩子从以下四点来思考和联想:

1.融入自己生活的体验;2.客观的见解或内心的感受;3.阅读后的收获或改变;4.我想推荐这本书给大家。如果儿童能够灵活地阅读及表达感想,那么写作的能力也会更增强。

三、如何通过亲子共读进入写作主题。

各种写作主题可以配合相关的书籍阅读,经由亲子共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借以进入主题的引导和写作。

我最喜欢吃的食物

以此主题为例,亲子共读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艾瑞·卡尔着),从书中的食物(苹果、梨子、草莓、橘子、巧克力蛋糕、棒棒糖等)带入写作主题,指导儿童介绍食物的方法,以绘本里的插图和实物来引导,强调五种感官的反应――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使儿童能客观地描写食物外形,主观地描述吃的感觉、闻的感觉,或者还有触摸和听声音的感觉;并且运用比喻的方法,加强描写食物的美味;及多做美好、动人、趣味的联想,如怎样吃这食物?关于这食物,有什么特别难忘的回忆或经验?

理想的亲子共读与写作,须能引导儿童的思维,启发他们潜在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充分发挥创造力;创造力是人类拥有的一项优越的、美好的特质,孩子在写作时可以展现创造力,并且运用想象力增强表达的内容;父母亲能够指导孩子写出富有创意的作品,当然在亲子互动过程中,也会充满惊喜和创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