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文化与文凭无关——舒生读《论语》第一百五十五

钱锺书先生长篇小说《围城》中的方鸿渐,他到国外留学没有拿到毕业证,害怕回国受人耻笑,便找了个假证贩子,买了一个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毕业证,在买证之后,并以向警察报警威胁,大幅度地压低了假证的价码,被钱先生讽刺为“中国自有外交以来的第一次胜利”。方鸿渐的文凭是假的,但学问终究还是有一些的,在以后从事的文化事业中,还算尽力学习,没混到误人子弟的地步。在文化界中,没有文凭而有真学问的人,为数更是不少,像钱穆、沈从文等人,尽管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做学问之扎实,都是有目共睹的。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也。

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我是喜欢历史,喜欢古人的智慧,喜欢研究古人的典籍,非常勤敏地用功,努力学来的。

孔子把人的智力,按好学不好学,分为四等:生而知之为上等,学而知之为中等之上,困而学之为中等之下,困而不学是下等。他不承认自己是上等智力,只承认自己好学。而且他好学的内容是古代,学古、学周公。但是他很勤奋,勤能补拙,对于古代、对于周公的东西,他学起来很带劲,经常到了“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地步。可见,他至少属于学而知之者,以中等之上自居的。

这话看起来很简单,大约是有人恭维孔子是天才,是“天纵之圣”,孔子的自谦之词。生来便能自知的天才真有吗?书上说是有的,还有的说的神乎其神,比如说白居易,生下来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认识“无”字。所以苏东坡说: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人的天分智慧,大多是前生带来的。这样的人有没有,暂且存而不论。但孔子认为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他是“好古,敏以求之”。

这里就有三个问题,一个是“好古”,一个是“敏”,还有一个“求”。好古是,喜欢传统的东西,敏是敏捷,聪明的意思,而求,则是努力。归结起来,就是兴趣、聪明、努力。而指向则是传统的东西。南怀瑾先生说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近几十年以前的几千年当中,观念上都认为今不如古。在历史上许多地方,都引证古人的事例,充满了对古人的赞美。而西方文化则反过来,认为古不如今,越到后来,越是对的,明天会更好。

这就是中西文明视角的不同,站在物质文明的进步的立场,或者自然科学的观点来讲,明天实在是比今天好;而站在精神文明的立场讲,今天或许比昨天差,所谓“人心不古”。

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我们今天讲的学习,和孔子讲的学习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孔子所说的有文化,和我们今天普遍认为的有文化也不是一回事。白岩松说: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有文化。读很多书,拥有很高的文凭,和有没有文化,有时完全是两码事。梁晓声说: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而这些才是我们最该学习的东西,因为它关乎道德品质。

儒家把人的悟性学识分成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三个层次。生知安行,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仁义的道理,生下来就知道,按那个去做,心里就安心。否则,就会心里不安,浑身难受。比如,在得与失上,我一直记得一位叫不上名字的老兄的话。他说“如果有三张百元大钞,和别人分,他只会拿一张。因为一张是自己该得的,拿了心里踏实”。但现实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不仅想自己多拿一张,甚至想全部拿回去。那位老兄其实并没有读什么书,是个准文盲,但他的这番见地让我记忆犹新。我想,这也许就是生知安行的人,不合义理,自己不安。

学知利行,是学习到了,知道遵守道德礼义是对自己有利的,所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对义利之辨,懂得义就是最大的利,于是他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这是学而知之,利而行之。困知勉行,是被困了,被惩罚了,知道不守道德礼义要吃亏,最终害了自己,那他也勉强自己去遵守。朱熹注解说,生而知之,是气质清明,义理昭著,不用通过学习才知道。

如果孔子说自己是学而知之,我们至少也要做到困而学之,困知勉行。经常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多花些时间在“好古”上,多学习体悟那些关乎道德品行的大学问,时时检视,事事反省,不断把文化变成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也许看不到,但很重要。它会让人思想更自信、选择更自持、做事更自主、生活更自立。而科学技术的学习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否则,便会产生“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其实,道德的东西并不复杂,近乎常识。所以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提出每个人都是生而知之,不学而能,这就是王阳明说的“良知良能”,所有的东西,你本来就会!就如孔子感叹说:“这大路上怎么没人走啊?难道人们出门不是从大门出来的吗?门前就是大路啊!路上怎么没人啊?”就是说圣人之道,简易平常,即便是个傻子,他出门也自然在这路上走,怎么路上没人呢?

华杉老师总结两个永不离开:一是永不离开常识,不断回归常识,常识即良知。二是永不离开最终目的,始终为最终目的服务,而不是陷在“问题”里,这就是良能。其实道德的东西并没有那么高深和复杂,都是人之常情,或许这也是生而知之的原因。真理都是一样的,歪理各有各的歪理。而孔子所说的,智慧、学问和做人都是很平实的。

我们怎么学习呢,锚定常识,学习理论。如果锚不定常识,宁愿啥也不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