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缸

頂缸,就是替人背黑鍋。論說,將壞事往自己身上攬,沒人會幹,誰幹誰是個傻子!偏偏,還真有人願做“傻子”,誰?黃述德。

黃述德是毛莊村管事的人。管啥事?喜事,白事,家務事,事事都管,在村裏人眼裏,沒有他不管的事。整個兒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這樣的人都是人精,沒有十二個心眼子,也有十個多,他會做傻事?可偏偏做了。並且是蹲大獄的事。

話說,民國三十七年(1948),村民毛作義家餵了一頭母驢,母驢下了一頭小驢,可把毛作義喜壞了。那年頭,一頭驢能頂半個家業,比現在的小轎車還金貴哩。毛作義那個喜,夜裏做夢都會笑醒。

將小驢養大,該換錢了。這一天,毛作義牽着去趕會。沒料剛到會上,還沒進牲口市,就被人抓住扭送縣衙了。原來那家的驢丟了,這驢恰巧和那驢長得一模一樣。巧家爹遇見巧家娘,真是巧到了極致,巧得比大戲上的故事還巧。

縣官問案。人在堂上,驢在堂下。

揹着驢,雙方都把驢的長相說的一模一樣。最後,丟驢的那家亮出“殺手鐗”:“這頭驢左掖下有三根白毛毛。”

毛作義不知,說沒有。

縣官親自下堂察看:正好三根。

毛作義瞠目結舌,沒話說了:天天看驢,天天摸驢,就是不知道啥時候驢左掖下長了三根白毛毛。

糊塗事又遇上糊塗官,毛作義被稀裏糊塗定了案。

賣驢變成偷驢,毛作義真夠冤屈的,可這冤屈又有口難辯。

有冤屈,就有人不平。黃述德找到縣衙,說:“我投案,那驢是我偷的。”

“你偷的爲啥在他手上?”

“我讓他牽着到集上去賣的,與他無關。”

“那就與你有關嘍。”

“是。”

“來呀,關進大牢。”

就這樣,黃述德進了大獄。

他進,毛作義出。一天的陡然變故,讓毛作義一頭霧水:自家的驢變成了別人的驢,自己鄰居又變成個偷驢的,可鄰居不是這樣的人啊。黃述德衝毛作義眨眨眼,毛作義似懂非懂,其實沒懂。

毛作義走了,黃述德開始叫屈。

縣官說:“你一個偷驢的,你叫的什麼屈?”

“我爲您叫屈。”

“嘟!”

“我怕您老人家斷了冤案,一個好官豈不是因此落下壞名聲。”

“……?”

“按您斷案,那家把驢找到了,毛作義也給放了,這事就給了結了,可是,如果那驢不是那家的,您豈不是辦了個冤案?”

“嗯?”

“您看,誰家的驢,肯定認識誰家,誰家的驢自然會回誰家去,只有驢回到誰家,案情不就明瞭啦。”

“對呀,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咋就沒想出來呢?好,依你。”

就放了驢。驢得了解放,撒開蹄子跑出縣衙,回家心切,一路上直奔毛作義家。幾個人堵都沒堵住。

事情真相大白,黃述德也被從大牢裏釋放出來了。縣官要聘他做師爺,他說:“我就是一個種地的,其他啥也不會。”

拍拍屁股回村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