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皮散文《觀自在》系列143·我癡迷於無用之美 ·我癡迷於無用之美


老皮散文《觀自在》系列143

·我癡迷於無用之美



黑夜與我總是特別默契,擇一本好書,即是最美的陪伴。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裏寫道:“在我周圍,像我這種性格的人特多——在公衆場合什麼都不說,到了私下裏則妙語連珠,換言之,對信得過的人什麼都說,對信不過的人什麼都不說。這是中國人的通病。”

我由此相信,無言也是一種修養。安靜讀書,做自己喜歡的事,不理會塵世的齷齪嘈雜,是我樂於接受的簡約而閒適的生活方式。打開一本書,靜靜展開一段心靈之旅,時光便在幽幽書香裏緩緩流淌。

入夜,對我來說是一個最好不過的念想。這也是唯一可容得自己撒野的時光。美景美在憂傷,美文美在放蕩。在夜讀中品味光陰,更多的時候獨自冥想,無需知音,也不悲切。總覺得黑夜裏的時光最爲踏實。即便虛度,終究還是耐住了孤寂。如今的文學日漸小衆化,但它永遠不會消失。就像火柴一樣,曾經一度風靡,後被打火機替代,如今再看早已是品味與身份的象徵。其實,好的文學作品也是一樣,經過時間和歷史的洗禮,得以留存下來的必是精品。

在我的生命裏,讀書這件事,最不可辜負。而讀書中的任何一段內心經歷,也都不會辜負我。就個人閱讀習慣而言,有一些好書我總會重新去閱讀。一次又一次,不斷地品味其中的內涵。而且每一次重讀都如同初讀,都會有新的感悟。

我的品味有點小衆,所以我一直有一種偏見,覺得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精神不一定是主流的。由此類推,真正能夠傳承中國文化意義的作家不一定是浮在表面的那些。一個作家,若是淡漠了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當下文化問題的思考,其個體靈魂也就可能脫離於語言形式之外。我覺得真正能夠流芳百世的不止是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創造的精神。

隔着歲月,總可以感觸到一些冷冽的東西。我甚至認爲,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即是一半在路上,一半在書房。

夜讀,閒於獨樂,靜於清歡。漸漸地,相對於緊張鬧騰的社會現狀,我更依賴於寧靜而悠閒的一種“閱讀美德”。 在功利主義的世界裏,讀書是毫無用處的。但無用之美通常需要心性與敏感沉澱之後才能被接受。因而,我癡迷於無用之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