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如何實踐“中庸之道”?

日本企業如何實踐“中庸之道”?

原創:曲軍

結合《論語》瞭解日本企業文化

第六講 中庸之道

1,《論語》原文:

子曰:“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論語·雍也第六之二十九》)

2,《論語》譯文:

孔子說:“中庸是一種高尚道德,人們已經很久不具備這種道德了。”。

3,《論語》註解:

(1)中:中和,中行,中道,無過也無不及;

(2)庸:平常,常識,普通,恰如其分;

(3)至:極,極高,最高;

(4)鮮(xiǎn):少;

(5)中庸:這個詞在《論語》裏面只出現了一次,但是在《禮記》裏面出現了很多次。《大學》和《中庸》原來都是《禮記》裏面的獨立篇章,宋朝儒學家朱熹把它們抽選出來,與《論語》和《孟子》一起彙編成了《四書》(注:《論語集註》、《孟子集註》、《大學章句》、《中庸章句》)。

關於以下圖片,是日本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所藏公元1517年出版的朱熹編著的《中庸章句》。



4,《論語》啓示:

“中庸之道”是一種待人處事態度,可以促進團隊的穩定團結。一般而言,中庸之道包含溫和、調和、和諧、理性、包容、容忍等含義。這種包含中和、中道、中行的“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精華思想。但是,中庸不是“平庸”的意思,也沒有“平均”主義的含義。

關於中和,是指折中調和、適可而止。關於中道,是指不偏袒於任何一方,使雙方保持均衡和諧狀態。關於中行,是指雙方互相牽制但又互補互存。因此,孔子在《論語》中說:“中庸是一種高尚道德”。另外,孔子在《禮記》中說:“君子遵守中庸,小人背離中庸。君子能遵守中庸之道,是因爲君子時時講究要適中,無過無不及;小人之所以常背離中庸之道,是因爲小人肆無忌憚,常走極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庸之道”中的溫和容忍卻往往容易導致團隊成員失去激昂鬥志。從企業管理的角度而言,中庸思想可以促進團隊的穩定團結,但同時卻又容易削弱團隊的挑戰精神。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企業員工過於糾結“中庸之道”的話,很容易因爲過度忍讓處於保守被動的局面。

當然,做爲企業經營者,在制定決策經營戰略時,基於“中庸之道”與競爭對手企業能夠和諧共處話,追求"共贏"模式把共同市場做成更大更美味的蛋糕是完全有可能的。不過,對於盲目追求和而不同地與競爭對手競爭的企業經營者,往往容易使企業失去狼性文化而不進則退。

另外,做爲企業各級管理層的幹部,如果能夠基於“中庸之道”合情合理地處理好團隊成員之間以及團隊之間的關係的話,追求“以人爲本”的人性化經營管理目標也是可以實現的。不過,因爲並非所有企業幹部都能充分理解中庸之道的含義,所以實際工作中存在“老好人、待人圓滑”之類的人事現象是難以避免的。

爲了加深理解《論語》中孔子所言“中庸之道”,除了孔子在《論語》中說的“過猶不及”思想以外,還可以進一步理解孔子所言的“攻乎異端”思想。

即,孔子說:“做事情過或不及,都是禍害!”

或者可以翻譯爲,孔子說:“專在偏激反向的一端用力,而不能行中道,就會有害了!”

(備註《論語·爲政第二之十六》)

原文: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註解:

(1)攻:做、攻伐、專治。

(2)異端:中庸的兩端,指“過”和“不及”;

(3)斯:連詞,這就、那就的意思;

(4)也已:語氣詞。

(5)譯文註解:這句話的《論語》註解存在爭議,有多種註解版本,本文選擇的譯文僅供參考。

5,見聞事例

日本企業注重員工之間的利益平衡調整

有些日本企業的骨幹人員,因爲都是共事多年的老同事,所以互相信賴、支持,在企業內聚集形成了一個個抱團取暖的小團體和幫派。這些小團體和幫派之間的利益平衡調整,通常被稱之爲社內政治。社內政治風氣雖然是一些日本大企業的企業文化,但是有時候也會嚴重影響企業經營。

如果利益平衡調整使小團體或幫派之間的矛盾升級,這不僅會導致管理層的大幅調整,還會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當然,這些小團體和幫派成員之間,對外行動則是協調一致的。

關於內部矛盾,通常是儘量互相協調,解決矛盾衝突,爭取達到可以接受的利益平衡。這種利益平衡調整,不僅體現在企業員工的獎金待遇上,也體現在員工的升職及工作安排上。不過,這種注重利益平衡調整的企業文化,有利於企業內各部門成員間通過彼此的利益平衡,來保持團隊精神。

參考文獻:

員工之間需要保持多遠的距離?

原創 曲軍 企業管理雜誌  2018-11-14

2020年10月5日,曲軍,耕作於東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