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及其衍生的意蘊 * 雜談

門,不過是一個平平常常司空見慣的物件。但假如想賦予其一些內涵,可能還是可以勉強說得通的吧?

譬如說,門?門扉?門縫?前門?後門?正門?旁門?門中門?門戶?門路?我的門,別人的門,每個人的門,豪門,寒門,牢門,天門,衆生的門,神祕的門,……。

門?於我們而言其作用自不待言,無非是爲了保護我們正常生活安全的一種設置;然而其關閉的狀態僅僅是暫時,而且也是自欺欺人的。

我們每個人一生當中,幾乎須臾不離地都在各種各樣的“門”之中穿來穿去,忙忙碌碌,直至進入“最後一道門”。而很少有人對其有所感悟;即使是誰有所感慨,也不會因此而輕易中斷其內外穿梭的步履的;這無疑是命運賦予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模式;誰又能想着試圖去改變些什麼呢?——除非……。

看起來,“門”的確只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東西了;其實不然。這裏“不然”的意思是說由“門”而衍生的內涵或意蘊。“門”有很多說法,比如,有界、界線,關、關卡,路徑,命門,扼守或放開等等之解。

爲什麼會有“門”?原因十分平實,沒有什麼新奇的東西。其實,門的基本功能不外乎關閉和開啓,前者爲了保護(安全和隱私),後者爲了敞開(生路和自由);二者也可以理解爲“收”和“放”互爲依存的關係。也可能只有如此,人才不會僵化凝滯,才能綻放生命的光華和魅力。

而我們人,進進出出,不是在門內,就是在門外;永遠處於保守和自由的拉鋸之中。剛纔說了,這或許就是人的正常的生活狀態,也是文明進步帶給我們的“繁瑣的利好”;不然,我們可能會生出空曠感而發生扭曲、病變和恐懼,甚至瘋掉。——原始時代的人們因爲其處於新生、混沌和赤裸的狀態,與自然保持水乳交融的天然一體化自由情境,就沒有什麼“門”之類的束縛和煩惱之類的困擾。可現在的我們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也沒必要再返回古代了。(歷史循環論的想法是荒唐的;除非若干時間後由結束之後的另一重形式和意義的新生。)畢竟,文明成果是人類經過千辛萬苦創造積累的,益處絕對大於弊端。果實的意義就必定大於種子。

儘管我們來自形形色色的“門”,但是,殊途同歸,最終將不得不進入同一道“門”。

有的門,可以自由出入,有的門則不能隨意出入。有的門可以放心進入,有的門則不可以草率地闌入。有的門較易進入,有的門極難進入。有的門可進可出,有的門則有進無出。我這麼繞來繞去,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僅舉關鍵詞即可以說明:自家的門,鄰人的門,還有學門,進階之門,衙門,門派之門,公衆之門,機密之門,前門和後門,還有黑道之門,監牢之門,地獄之門,天堂之門,等等。這忽然讓我想起了有人常說的一句話:“哼!想讓我對你怎麼怎麼樣?——門都沒有!”

門,不僅有實際使用的意義,還有很多的引申之義,它其實可以影射我們人的種種境遇、狀態、地位和命運的。比如,爲什麼會有“門庭若市”和“門可羅雀”這兩個詞呢?再例如:門有寒、豪之分野;門戶及門戶之見;門第有不同的觀念;門閥及門閥藩籬;等等。

生從門來,死從門去;人生的意義不過生死之間的事;就如同一粒種子在一定的條件和環境裏生根發芽、生長、結果、成熟一樣。

而我的“門”,雖設置卻常關。萬事萬物內外有別,可又緊密相連,互爲表裏。“門”不過“界限”和“關卡”而已哉。由此可見,一個人也是如此,內外有別卻又緊密相連。沒有外部世界的緣起和滋養,也就沒有內在世界的複雜和豐贍。

故此,我們就應當保持內、外世界的通達,只是必須多加或善加篩選、過濾和防範而已。以免被不適當地污染、同化和篡改,喪失了生命的本真和意義。

                       *     *     *

【附註】無論如何,我們不應拘泥於“門”的狹隘理解,而應當形而下緣起,穎悟“門”的形而上某些“意蘊”,進而能夠徹悟我們生命的“真諦”;這樣,或許(對很多人而言)會有益於其繼續行走在現在和未來道路上所應秉持的信念和目的理解。

                                                                                  古藍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