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傳

      洪承疇(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在明末農民起義的戰事中屢立戰功,升任陝西三邊總督。崇禎年間轉任薊遼總督,松錦之戰後投清朝,深受皇太極重視。

        清軍入關後,順治帝對洪承疇極爲器重,拔擢他爲大學士,負責南方戰事。洪承疇採取“以撫爲主,以剿爲輔”的進軍策略,以較少代價平定了江南。同時,洪承疇建議滿人“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倡導儒家學說,淡化了滿漢之間的差異。也曾針對順治皇帝迎達賴喇嘛提出意見。其意見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在洪承疇的推動下,傳統文化的延續性得以保障,各民族逐漸和睦相處。

        順治十年(1653年)受命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總督軍務兼理糧餉。順治十六年(1659年)督清軍攻佔雲南後回北京。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疇逝世,康熙帝頒佈御詔,贈少師,諡文襄,賜葬京師車道溝,立御碑。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洪承疇出生於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他童年入溪益館讀書。因家境貧寒,十一歲輟學,在家幫母做豆乾,每日清晨還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賣豆乾。當時西軒長房的才子洪啓胤在水溝館辦村學,洪承疇叫賣豆乾之餘,常在學館外聽課,偶爾也幫學生做對子。洪啓胤發現洪承疇極有天份且抱負不凡,免費收洪承疇爲徒,重返校門。 洪承疇學習用功,博覽羣書。

洪啓胤的《史記》、《資治通鑑》、《三國志》、《孫子兵法》等書都被他借來認真研讀,從小就表現了治國平天下的願望,甚得洪啓胤賞識。洪啓胤曾在洪承疇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駒千里,國石萬鈞”的評語。洪承疇在水溝館讀了五年書後,又到泉州城北學館讀書。

洪承疇出生地南安的九日山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二十三歲的洪承疇赴省參加鄉試,爲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舉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洪承疇赴京會試,連捷登科,爲丙辰科殿試二甲第十四名,賜進士出身。[6] 洪承疇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歷員外郎、郎中等職,在刑部任事六年。

天啓二年(1622年) 擢升浙江提學僉事,以才高識士,所選人才皆俊奇,爲朝廷所器重,兩年後升遷兩浙承宣佈政左參議。天啓七年(1627年),洪承疇升陝西督糧參政。

    崇禎元年(1628年)七月,陝北地區爆發農民大起義。明廷令陝西三邊楊鶴“剿撫兼施、以撫爲主”。崇禎二年(1629年),農民軍王左掛、苗美率兵進攻韓城。楊鶴手中無將,情急之下,令當時還是參政的洪承疇領兵出戰。洪承疇斬殺敵兵三百人,解了韓城(今陝西渭南韓城)之圍,頓時名聲大噪。

      崇禎三年(1630年)六月,洪承疇被任爲延綏巡撫。王左掛降而復叛,被洪承疇誅殺。作爲楊鶴手下干將,本該支持上司的招撫政策,可是洪承疇反而大力剿匪。而且不僅剿匪,且並殺降。當時被其殺掉的投降流寇多達數萬。其實如果讀過明末“賊軍”史就不難發現,李自成、張獻忠曾多次詐降,養精蓄銳一段時間後再反。明朝多次對“賊軍”剿而不死,就是因爲這種詐降。由此可見,洪承疇在這方面是頗有先見之明的。明廷無力養活大批饑民,已就撫者,紛紛再起。不久與總兵杜文煥擊敗張獻忠於清澗縣。

      崇禎四年(1631年),三邊總督楊鶴爲此被罷官入獄,洪承疇繼任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改楊鶴的“邊剿邊撫(誘降)”爲“全力清剿”、“以剿堅撫,先剿後撫”方針,集中兵力進攻陝西農民軍。

人物點評:

        洪承疇的命運非常的奇怪。他是文官,但是領兵打仗卻是得心應手,這可是從來沒有人教過他的,難道有人天生就會領兵打仗,無師自通。

        第二,他殺降的數目非常巨大。數萬人之多,然而自古道,殺降者不詳。但洪承疇卻能夠頤養天年。相比李廣,白起,常遇春,項羽,孫立人等人。他的命運簡直太好了。殺降這件事可能也是上天有眼吧。細觀明末的那些所謂的農民起義。張獻忠,王左桂,高迎祥,李自成之流。哪一個不是視草人命如草芥,這些人其實若能一刀殺之,於國於民都是一件莫大的快事。只可惜。快刀不曾斬亂麻,羣匪東進佔皇城。此後,崇禎上煤山,從此大明滅。

    其實,洪承疇最大的詬病就是投降靠了滿清。但是仔細將事件回顧。這件事卻並不能責怪於他。松山之敗。並非敗於戰略。而是敗於後勤。此刻的崇禎皇帝窮困潦倒。在囊中羞澀的情況下,不得已的緊急催促洪承疇領兵出戰滅敵,其在無可奈何之下。導致兵敗被俘。崇禎皇帝當該負全責。

    對於這樣一個人物。後金政權的皇太極也是十分的重視。爲了招降,不惜戴上了一頂綠綠綠綠綠綠綠綠綠,,,,,綠的極品綠帽子。這種事情對於一個男人是該麼多麼痛苦的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