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创品牌和个人,为什么要做自媒体,而非广告?

《参与感》这本书里,有一个观点——不是做广告,而是做自媒体。

这个观点,对于现在的商业模式来讲,有一定的冲击性,但也肉眼可见地成为一种趋势。

下面我谈一谈对此的理解~


首先我们谈一谈两者的本质与目的是什么?也能更好理解这个话题。

做广告的形式,奥格威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说到,“做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

“每一则广告都必须为品牌做贡献。”

可见,广告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产品,间接目的是为了品牌的积累。

那么这个方式,信息的流向就是单向的:品牌方→用户方。

品牌方把自己的产品介绍通过广告形式告知用户们,用户们被动接收,对于产品的影响微乎其微。

很显然,这种方式更适合于已经有一定地位和能力的品牌,企业和个人,对于初创的各位并不友好。

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用户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直接广告的形式会招来明显的反感。

而做自媒体是为了展示真实的自己。

自媒体宣传的是个体或者品牌,目的是让用户更了解你,更喜欢你,更认可你,更信任你,最终积累铁粉和口碑,为未来拓展知名度打好基础,沉淀自己的品牌。

销售产品,只是其中顺理成章的事,这个过程让用户们有参与感和成就感,本身就是一个活广告。

而且自媒体的形式,信息的流向是双向的,即品牌方用户方。

品牌方展示内容,包括自己的日常,自己的思考,产品的信息与更新情况,还有面对用户的互动,问卷调查等;

用户方在看到这些信息之后,给予品牌方以自己的反馈,包括各种感情,自己的需求与问题,对思考的感悟,对于产品的吐槽与改进意见等。

在这样的过程中,双方的情感是逐渐深厚的,品牌方也在逐渐成长,产品也逐渐成熟。

互联网时代,各路品牌与用户的链接更为方便,用户们上网时间更多,更愿意去参与各种事情的讨论。

自媒体的形式相较于广告更为简单,人人都可以使用,可以说个人即是品牌。

而且互动起来更方便,并且能够发动大众,发挥自各自的影响力,很显然广告的形式不具备这样的优点。

回到故事背景,《参与感》这本书介绍的是小米,而小米本身的销售模式是以线上为主,需要与客户多做沟通。

那么相对于广告这种单向信息的形式,自媒体这种双向信息的形式更适合。


显然,对于初创的品牌与个人,自媒体的形式显然更简单,效果也会更好。

那么如何去做自媒体?

重点是内容,书里的话来讲——有用,情感,互动。

有用是用户的基本需求,情感与互动能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深度的思考能让用户们更信服你,感受到你的专业与可靠,而真实的故事不仅能让用户们体会到产品和服务的优势,更能调动人们的情感,引导他们和你进行互动。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话题的一些思考~

与诸君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