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畢淑敏的心理小說:那些不爲外人悉知的心理諮詢“祕密”

文字 | 若水

來源 | 禪喜 (矩陣號寶媽寶加油站)


這幾天看了畢淑敏的心理諮詢系列小說,略記點滴筆記,以期應用起來。

作者本人:醫生兼作家

想必這位作者大家都不陌生,她曾經做過軍醫,也做過心理醫生,同時也是作家,一直筆耕不輟,之前看過她的一些小說,現在因爲進入心理諮詢行業,就集中看了她的心理諮詢系列的書籍,希望從中獲得一些案例的啓發,發現還真不少,她真是勤奮呢。


看的幾本書,按作者的說法,部分來源於諮詢室的案例,但又不是其中任何一個人,因爲心理諮詢師都有保密行規,除非涉及到人身和公共安全,不能泄露來訪者的隱私和案例細節,如果爲了教學和研討、科普等必要的使用,也必須提前徵得來訪者的同意,並作匿名化處理。 作者選材時特別提到,她會綜合雜糅,選取一些大衆比較常見的,能對大家有益的案例,希望讀者有所受益——這一點挺欽佩她的。 最近密集找一些心理諮詢的案例來看,發現一些平臺上心理諮詢師曝光的案例小說,有些可以用語不驚人死不休來形容。


也許滿足人的獵奇,但看了會有不適感,也未必覺得傳播的正向意義會多,當然,從流量上,它或許獲勝,但我覺得後者不是最重要的。 記錄這些,也是算作給自己的一些提醒,也和各位同行共勉!



諮詢倫理:不做熟人諮詢


畢淑敏在書中提到一個個故事,其中有些是熟人找她作諮詢,她都婉拒,有時候甚至熟人介紹的諮詢者,她也會斟酌一下再接。 這當中之前看教科書也反覆提到,不要和來訪者有情感關係、商業往來等緊密關係,否則會影響諮詢關係的純潔,影響判斷的客觀,如果熟人,一般是轉介給其他諮詢師。

前幾天看斯坦福大學的歐文亞隆寫的心理小說,當中對倫理問題也頗多着墨,老一輩諮詢師確實是語重心長。

這一點,需要在實踐中去不斷趟水,同時記得底限。 今天給Y妹妹介紹的Y老師電話瞭解一些行業情況,老師人很好,但是也會提前聲明一些她可以提供的和不能提供的,以及是否付費。 也許初次接觸會覺得不近人情,但是深入這個行業就會理解,如果把人情關係和諮詢關係攪在一起,反而會阻礙之後的諮詢進展,甚至爲以後的諮詢埋下地雷。

按照老師們的說法,心理諮詢不是普通意義上所說的聊天,心理諮詢師需要接受嚴格的訓練,並且持續學習,並付費請教經驗更多的資深心理諮詢師,才能很好地將工作推進。


所以,它一方面固然是幫助人的工作,但另一方面也會有它的條條框框和職業規則,這是我需要去適應的,不能當濫好人,不然最後只會拖垮自己。 畢淑敏自己在心理諮詢中深知,她無論接待多少人,但實際上是很有限的,心理諮詢只能是類似手工和手藝活,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心,而且從收費標準來看,更多隻是經濟更寬裕的人能夠享受心理諮詢服務,那麼更多的人怎麼辦呢? 由此畢淑敏就想到用筆去多寫,從字裏行間,來幫助到更多的人。

傾聽接納:讓來訪者充分表達

畢淑敏的文筆不錯,很多小故事很快就讀完了,一個個的細節就不贅述,大家可以去看書,當中從心理諮詢角度,可以從字裏行間中學習她的諮詢方式。 比如畢淑敏的耐心傾聽和幽默迴應,令人印象深刻。

來訪者通常是灰色的和急躁的或者是很難打開話匣子,這時候她往往不是着急去解決問題,而是跟對方拉些家常,或者暫時同意對方明顯不合邏輯的氣話,取得信任後,再一步步地瞭解癥結所在。


對方講述時不時地給予迴應,肯定她的說法,也表示理解她的感受——單是這種接納,其實有的人問題,就好了一半。 作者提到,曾經有一位諮詢者感慨說:您是第一位我跟別人那麼推心置腹講話的人,來訪者自然覺得酣暢淋漓。


畢淑敏本人則覺得,也許有賴於她的文字和語言功底還行,所以能較爲準確地把握和命名對方的感受,並及時給予迴應,能幫助到人,被肯定,這讓她也很有成就感。 作者提到的一個例子很有意思。一位孩子因爲在學校被一位老師嚴厲地當衆批評,自己頂嘴後就不再去上學,天天在家打遊戲,家裏人很着急,但又沒有辦法。 帶孩子來諮詢也是實在沒辦法,一見面孩子就聊起了遊戲,畢淑敏自然是不熟悉遊戲的,甚至沒打過,不過對方說得高興,就跟她講了半天各種遊戲,她就拿筆記錄了半天,算是學習。


對方因爲她的傾聽,覺得她很誠懇,也覺得過意不去,諮詢結束,就打算回去上學了。 這一點也給我啓發:有時候,我們要解決一個問題,不一定着急往這個問題上聚焦,而是創造寬鬆的交流氛圍,取得信任,讓對方感覺到被尊重,這是相當重要的。 今天看《心理治療中的首次訪談》,作者Susan Lukas 也提到了這一點。


蛛絲馬跡:找到問題的突破口

作者通過很多案例故事給我的啓發還在於,通過一些來訪者講述故事的蛛絲馬跡,尋找到突破口。 比如一對關係不和的夫妻,表面看是感情不好,互相冷暴力,但聊開去會發現,原來根源在於兩人的孩子生下來是智障,妻子因而排斥夫妻關係,從而影響夫妻感情。找到問題的癥結,就比較容易解決。

再比如一對夫妻長期吵架,表面原因在於丈夫熱衷於請客喫飯,經常把工資獎金拿來宴客,很快揮霍一空,妻子很不理解,但是丈夫卻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爲。 後來通過心理諮詢才發現,丈夫很小沒了父母,缺失的家庭溫暖讓他格外留戀一羣人聚在一起的感覺,於是他一次次地,通過請客來營造朋友們團聚一起的溫暖。

而這,他並沒有告訴他的妻子,可能之前他也沒有意識到。但當畢淑敏提醒和梳理後,他們夫妻都找到了問題的癥結,丈夫對妻子坦然相告心裏的祕密,兩個人的關係就得到了緩解。 書中的案例還很多很多,曾有人採訪畢淑敏,詢問諮詢室中最常被諮詢的問題。



畢淑敏說:無外乎我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的哲學問題,畢淑敏也真的不是開玩笑的,諮詢到最後會發現,如果一些根本性的問題沒有理清楚,現實中就很容易產生問題,發生糾結,導致分裂。


分裂簡單舉例,比如一個不高興的人,卻常常陪笑臉,壓抑自己的憤怒,日子久了,就會導致心理問題。 由此作者提到,坦然地生活很有必要,坦然地面對自己,面對他人,這一點,其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也和大家一起共勉。


作者簡介:若水,北大社會學碩士、前21報編輯,心理諮詢師成長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