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莊

地理位置

喬莊南臨三間房,東鄰王指揮莊,西北鄰枳根城。西鄰通州地界。

歷史沿革

燕王掃北時,喬姓兄弟二人從湖北省孝感縣遷此立村,取名喬莊。村中舊有小廟一座,被稱爲家務廟,應該是白事上送路用的。

村莊概況

在集體經濟時,喬莊在老書記王世榮的帶領下,創辦了紙盒廠、翻砂廠,打瓦廠。紙盒廠以喬增元爲技術廠長,與天津藥廠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翻砂廠以喬希豐爲技術廠長,在全縣乃至全地區的翻砂行業中屬於先進企業。值得重點提出的是打瓦廠。

1974年,老書記王世榮引進打瓦技術,爲村民們免費打瓦。他用了一年多時間,實現了全村房屋的瓦覆蓋,解決了幾百年來一到雨季村民們房漏屋塌的難題,結束了喬莊村磨房的歷史。

磨房是農民們開春時的一項重體力勞動。要把火炕裏烤焦的糊坯拆下來,在當院砸碎,和上麥秸、麥魚兒,漚成一種細膩而又防水的磨房泥;再用悠杆把泥運上房頂,大人們把這種泥均勻地磨在房頂上,以期能安穩地度過雨季。一般來說,磨房要佔用兩三名壯勞力,全家大小孩伢全上陣,也要幹兩三天,真是苦不堪言。避免這種重體力勞動的唯一方法就是瓦瓦。

老書記王世榮找來瓦的模具,培訓了兩名打瓦的技術人員,由村裏出資拉來沙子和灰(水泥),挨家挨戶地打瓦;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喬莊這個小村子就是清一水的瓦房了。這個變化要比周圍村莊早上5年甚至10年。

1974年村裏購進了第一臺小拖拉機,這在當年是一件大事;因爲耕種土地、收穫莊稼,爲村辦工廠跑運輸都用得上它。它爲村民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喬莊共有人口230多口,耕地487畝。以傳統農業爲主。現在不少家種起了大棚蔬菜,蔬菜主要包括:胡蘿蔔,馬鈴薯,奇異果,洋白菜,甜椒等等。1988年至1993年期間,受高莊影響,喬莊村民也紛紛種起了西瓜、草莓。不少村民因此發家致富,翻蓋了新房。

2003年,各家各戶通上了自來水;2012年,是基層建設年,廊坊華航工作組入駐喬莊,督導村莊的“四化”(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建設,當時香河縣只有兩個省級試點村莊,一個是喬莊,一個是大王莊。當年喬莊就實現了路面硬化並安裝了路燈。2016年,全村實施了廁所改革,各家各戶都由以前的旱廁改爲水衝式廁所。2017年,喬莊實現了煤改氣,用上了環保能源。在黨和國家的帶領下,。喬莊建設得越來越好。

1966年至1968年期間,村裏曾有文藝宣傳隊,由王世榮領頭,成員主要有高洪蘭、李鳳蘭、喬德榮、喬增有、高洪範、李德貴等人。

名人雅士

王世榮:喬莊老書記,造福鄉里,深受人們愛戴。

李德才:教育名人,曾在王家擺中學任英語教師,後調入縣教育局,已退休。

李德文:團級幹部,已轉業到廊坊。

喬希豐:縣農機廠的鑄造專家,後在村裏開辦翻砂廠,是廠裏的技術權威。

喬德水:北京大學畢業,在北京開辦商務旅遊公司,從事中日兩國人員的友好交流,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亞洲經濟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