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美食之炒粥炒扒拉

香河有一家別具特色的飯店,叫谷香園。這裏的特色是炒粥、炒扒拉,這兩種食物香河人很熟悉,偶爾來此嘗一嘗,一種來自歲月深處的感動便油然而生。

運河兩岸的農家也經常做這兩種喫食,我便把它引到運河美食裏來。

這兩種美食有點憶苦思甜的味道。

以前,農戶人家打的糧食少,一年裏有半年喫不上白麪,總和棒子麪打交道。

在那些艱苦的歲月裏,農家做的最多的飯是插粥貼棒子餑餑。

農村是燒竈火的,竈臺上是一口八型大鍋,一家人的各種喫食都仰仗它了。插的粥一般是棒渣粥,填上半鍋水,舀上半瓢棒渣,燒火,水開粥將熟時,放入一撮兒鹼面,再燒片刻,又稠又粘的粥便插好了。貼棒子饃饃是就着粥鍋貼的,棒子麪裏夾點白麪,放幾顆糖精,和得鬆散一些(餌水比1:0.7左右,比散炮更成團一點),粥鍋燒熟,棒子麪拍成手掌一般的大小薄厚,沿着粥鍋貼一圈。農家的柴火比較多,燒一捆棒秸,粥和棒子餑餑就都熟了,如果餑餑上面結一層嘎吱,就更好了。

天天這種喫食,就會膩,喫不下去,剩半鍋粥剩半圈貼餅子。這時候,兩種美食就要出場了。

要剩棒子餑餑改刀,切成骰子塊兒,在鍋臍上點上葷油,散點蔥花,放入兩三刀白菜(其他菜也可以),翻炒幾下,倒入骰子塊,片刻之間,一盤炒扒拉就出鍋了。炒粥是同理,前面步驟一樣,不過倒入的是剩粥而已。

簡單地一炒,化腐朽爲神奇,從拉嗓子人們不願接受的粗糧變成了孩子爭搶的美食。

老薛贊曰:這裏面有媽媽的味道。冬天賴牀不愛起,媽媽一敲鍋沿,喊道“喫炒粥來”,便一骨碌兒爬起來,喫上一碗炒粥,屁顛屁顛地上學了。老薛說好多年沒喫過炒粥了,一喫到它,喫得自己眼淚花梢的。

運河美食來自鄉野,原材料簡單,製作方法也簡單,可真的美味啊!

遠方的客人,如果您一嘗就愛上這一口,說明您是位有故事的人有情懷的人。

如果您來香河,不妨到谷香園一趟,別的不評價,單評炒粥和炒扒拉;以後,您來運河遊覽,不妨在岸邊尋一家小店,名喚“老懞家”,那裏的炒粥炒扒拉更正宗——老懞親自掌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