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醜不過一念之間】* 雜談

我認爲,美的內涵在於生命的活力臻至健康、圓潤和流暢的境界,而醜卻是因爲發生了扭曲、破損和櫱變所致的狀態。而二者須經由“審美者”的主觀感受、修飾和堅持;最終歸於一個“念”字。而且,因爲“念”的往往具有不恆定性,故而所謂“美的人和事物”,也必然因多變而發生櫱變而變形,從而失去其“美的品質”和“精華的屬性”。

所以,一切只能是在相對時空範圍或閾值之內才具有意義。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必須在有效的空間和閾值之內,積極生活,鍛造自我,力求使自己成爲一個有較高品位的“審美者”。

至於“審美者”會對自然事物或景物產生美感,那是因爲其內心世界對原初“美的人和事物”發生了失望而無奈地將其業已扭曲破損了的“情感”投射至那些寬泛隨意性的對象上。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看,所謂的“移情心理”是虛幻(而危險)的。也正因爲這樣,很多人才“厭惡”那些“移情別戀”者。——而“喜新厭舊”,其實是出於本性使然,原本並沒有什麼大錯的;反感“喜新厭舊”倒是喪失健康的“衰頹心理”,纔是應當予以摒棄的。

因爲,世間的一切無不處於變動不居的狀態,哪裏會有什麼恆定不變的道理?所以,那些執迷於“永葆青春”或“忠貞不渝”或“海枯石爛”的人豈非可笑之至?而“除舊佈新”纔是符合“美的自然規律”的法則。——就算是我們的生命,亦是如此。

問題的焦點在於,我們切不可以以個人的貪婪、愚蠢和無知而去毀損原本是美的人和事物。

其實,對於複雜多變的人而言,何止是“美醜繫於一念之間”?其餘那些“善惡”、“真僞”、“愛憎”、“生死”等等亦是如此。

    “審美者”何止千千萬萬,“審美對象”亦何止萬萬千千?這就必然意味着幾乎所有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行爲”都是紛紜複雜的。如果那些“審美者”一旦喪失了其“審美的意念”和公認的原則和標準,那麼,那些“審美對象”的“美”也必將如“鮮花和綠葉”般枯萎凋零,相應的,人類的生存也必將索然無味了;世界也必將黯然失色了。可見,人與人世間的一切皆依賴人的“心心念念”。

由此可見,作爲尚正常健康的我們,還是必須培養和保持良好的“審美活力”。(——說到這裏,我忽然想起,這是不是合乎“二程”和陸九淵等人的“心學”?哦,我倒要抽時間去好好的看看。)

所以,人的“心心念念”是經由“審美慾念”而起,且必然充滿活力地將那些形形色色的“心心念念”投射到萬事萬物上,從而必將更進一步地激發人們的“生存意味”和“創造動力”。

也正因爲如此,人世間才顯得繽紛璀璨,萬象華美?這是否可以解釋爲什麼會有許多人是那麼的“貪生怕死”?或者,“殫精竭慮”“處心積慮”甚至“不擇手段”地“攫取”、“佔有”和“享受”其“認定”和“迷醉”的“美好”的東西?甚至暴殄天物暴虐無道(如羅馬那個該死的尼祿以及一些躲在社會陰暗角落裏心性毒變變態了的殘渣餘孽們),甚至,至死都不願意撒手?

這麼說,是否可以說那些人是不是走向了人生的反面,而變得“醜陋”和“邪惡”了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因此說,“美醜不過一念之間”的事情。所以,對於我們來說,至關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嚴於審視自己的一切,正確掌控我們的人生,恪守正義和良善,力求使自己的行爲符合“自然法則”和“社會生活規則”,盡其所能地去欣賞美、創造美、呵護美,不至於因“貪念過度”而導致人生悲劇的發生。您說是嗎?

                                                                                                          古藍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