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長久的迷茫和瞬間的頓悟》

2020.10.21      佳豫

《人生就是長久的迷茫和瞬間的頓悟》(解讀論語第234天)

日經第567篇(憲問第十四)


經典原文:或問子產。子曰:“惠人也。”問子西,曰:“彼哉,彼哉!”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

有人問孔子,子產是怎樣的一個人。孔子說:“是個有恩惠於人的人。”又問子西。孔子說:“他呀!他呀!”又問管仲。孔子說:“他是個有才幹的人,他把伯氏駢邑的三百家奪走,使伯氏終生喫粗茶淡飯,直到老死也沒有怨言。”

我們說,不要比有多少錢,也不要比有多少智慧,比比惠澤了多少人,幫助了多少人。

子產是鄭國的一個大夫,他施行仁政,給到人民很多的恩惠。

關於子西,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他是鄭國的大夫,叫公孫夏,跟子產是同宗兄弟。

另一種法說是指楚國的令尹,叫公子申,也叫子西。

孔子很有口德,不會隨便批評人,所以,這裏他不做細說,僅用一個成語“彼哉彼哉”來回答,並不表態,普通話就是說:這個人啊,這個人啊!引導他人自己去思考和生髮體驗。

管仲是齊國的大夫,“人”是通假字,通仁。所以,可以推測孔子眼裏的管仲是一個仁人。

伯氏也是齊國的大夫,名叫偃。當時,伯氏因爲犯了法,管仲就依法處置,把他的三百家給沒收了,那伯氏自然就生活變困難,喫飯只能喫些粗茶淡飯,但是,伯氏終身沒有一句怨言。

我們可以推斷出,管仲在判決這個案子的時候,應該是非常公正的,而且對伯氏必定也是仁至義盡,才能讓他心服口服,毫無怨言。另一個方面也顯示出伯氏比較有心胸。


這裏不是指孔子在背後議論人,而是我們要通過議論人這個事情,去闡述和辨析,仁德與法制之間的關係。

也就是說,一切爲我所用,從所用中體悟出本質的東西,思考爲什麼會有情緒啦,是什麼導致的?要如何避免,不斷反思,通過事件向內求答案,而不是說三道四。

我們有時候會說到“人格”這個詞,那人格是指什麼呢?拆開來理解就是做人的資格。有一個成語叫:衣冠禽獸。也就是說雖然穿戴着人的服飾,卻沒有資格當一個人。

《孝經》開端就說: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

這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如果天下都順,人民都和睦,溫飽後進入全民小康,最後到達大同世界,那終極就是:上下無怨,一片祥和。

孔子稱管仲是仁者,說明管仲做到了很大一部分的仁。也可以說,以孝治天下是仁政的不二選擇。


人生就是長久的迷茫和瞬間的頓悟,我們說,人不是活一輩子,也不是活幾年幾月幾天,而是活那麼幾個瞬間。

那有沒有一雙更高級的目光,在所有生命的路上俯瞰?目送無數,或善、或惡、或輕、或重的靈魂?

有沒有想過,我們在默默思考時,冥想時,腦海中的聲音究竟從何而來?

從大腦外部看,語言由空氣分子疏密分佈形成的機械聲波構成,俗稱聲音;在大腦內部,語言則是由神經元賴以溝通的電波構成。

聲音通過耳朵,穿過鼓膜,小骨和蝸牛狀的耳蝸。

這套複雜的系統,可以將聲音信號的機械振動,轉化爲電脈衝,將複雜的聲波,解碼成爲聲波的基本頻率。

接着,不同的頻率投射到聽覺皮層上的某個特定位置,於是聲波就此被電波取而代之。

其實,語言在沒有聲音的情況下,也可以存在,比如,當我們閱讀以及思考的時候。用專業詞彙來說,這個統統叫做“腦內言語”。普通話,就是自我對話。

所以,爲什麼要慎獨了,畫面就是未來和遠方,一切都會成爲你意的投射。所以,善護念。管住嘴,邁開腿的另一種解釋就是少說是非,直接幹。

冥想就是不將話語宣之於口,而是藉由內心進行自我溝通。


人之所以痛苦就是總想把手握緊,看過孩子出生時的樣子嗎?他們各個都握緊拳頭,哇哇大哭,擁有就意味着必須得承受痛苦。

看過人去世時的樣子嗎?手都是攤開的,平靜中帶着解脫,於是就沒有痛苦。

都玩過沙子吧,當我們手握沙子的時候,總想再握更多一些,因爲害怕失去,於是,手心就攥的很緊,可是到最後你會發現,手心的沙子變得越來越少了。

當我們用手輕輕託着沙子,它只會慢慢掉落幾粒,手心裏的沙粒依然存在很多。

在生活中,人們往往發現自己常常不快樂,隨時隨地的生氣,很容易煩惱,感到壓力,冒出傷心的往事,對未來莫名的擔憂。

記得有句話說:學習生活就是學習放下。人們從不去問問自己,爲什麼會這樣?到底想要什麼?

就像管仲對伯氏的案子,對於伯氏何嘗不是解脫。

學習放手、學習放下,說起來容易,其實做起來很難。

我們往往明白的道理,卻從不按照道理執行。因爲固執和偏執,一味盲目的進取。或是,在前進的路上,總是會因爲太在乎,而出現患得患失的心態。

比如,我們不願意讓別人覺得自己平庸;不甘心競爭對手超越自己;不舒服別人察覺自己個性中的軟弱……於是我們越努力,反而越不快樂。

甚至,有時候,我們不能從容的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自己掉進了自己執着的怪圈無法自拔。

生命不能總消耗在緊張和焦慮上,不能總消耗在講究速度和打拼的漩渦中,不能總消耗在競爭、爭取、擁有和成就上。

學會放手、學會放下,也許會發現其實任何事情都有不同的解決辦法和不同的體會。

有時候我們不能承受考驗和失敗,是因此自己常常感到沒有安全感,有內疚,心中陣陣恐慌……所以,學會放手和放下,當身心放鬆,人生更快樂從容時,你會發現簡單的人生,充滿美好,擁有無限魅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