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是个什么“物”?


闲闲浏览手机里的小视频,蹦跶于眼前的是《非诚勿扰》多年前的一个片段,一位来自于北京的新上场,芳名刘其清的女嘉宾自我介绍道:“......许多人对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尤物’,”话声未落,已被主持人孟非打断(伴随着台下观众的骚动):“能把这个词儿再说一遍吗?”女嘉宾似乎并未察觉有异,可能真以为主持人未听清呢:“yóu wù,尤物。”声音掷地有声。甭问,台下回过来的是分贝明显加高的骚动声。

印象里数年前在电视里就看过此段落,此番重温,别有感触。

这位自称担任一家上市公司副总的三十一岁女嘉宾从举止言辞看应该还算是有相当文化品位的,初上场来的一番自我介绍应该有事先准备吧,可不知哪根筋儿一抽,就使用了“尤物”这个词。

公道一点说,“尤物”如此使用也没什么大问题,或者说并未太离谱,但从准确性而言,差了那么一丁点。

尤者,因突出,靓丽,优秀而异于一般,近义词“俊物”,一般说,“尤物”“俊物”皆只能出于他人之口而不能用于自我评价。

物者,指除了自己以外的众人或他人,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另一指于现代汉语里的“物”相同:外物,景物,风物,作物......

也就是说,“尤物”既可指人,也可指物(以下从略)。

一般也不以“尤物”自指,好比一般不说“我是个漂亮的人”。

下面就从一些古籍和古诗词曲里看看古人是怎么使用“尤物”一词的: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杨伯峻注:“尤物,指特美之女。”原文意思是:世间有那么一种特别招摇的美貌女子,男人一见,足以令其丧魂失魄。这种女子倘然没有深厚的道义主宰身心的话,必为男人带来祸殃。

唐陈鸿《长恨歌传》:“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意思是:真正读懂《长恨歌》者,不仅为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而感叹唏嘘,也为后宫里多了这么一位能够使皇上心旌迷乱的美色女子且最终导致江山乱局的现象。深深觉得有必要为后世立一道警示牌。

唐·白居易《真娘墓》:“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宋 陈师道《古墨行》:“人生尤物不必有,时一过目惊老丑。”

宋 王洋《贵溪尉厅黄…坐此速…成小诗戏之》:“天生尤物非为福,蚌有明珠亦累身。”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华督正在郊外游玩,蓦然相遇,询知是孔司马家眷,大惊曰:‘世间有此尤物,名不虚传矣!’日夜思想,魂魄俱销。‘若后房得此一位美人,足够下半世受用!除是杀其夫,方可以夺其妻。’繇此害嘉之谋益决。”

清孔尚任《桃花扇·却奁》:“世兄有福,消此尤物。”

安遇时《包公案》:“投甘言而引尤物,贵丽色而作生涯。”意思是:(这种徒有其表的所谓美女),你美言奉承,多几句动听话儿就可到手,在旁人看来身畔美人作陪很是滋润对吧,可小子,你这一生注定安生不了信不?

想知道曹雪芹是怎么解释“尤物”的吗?《红楼梦》第六十六回中有宝玉说尤氏姐妹“真真一对尤物,他又姓尤”。可以说从“红楼二尤”中体现出来的“尤物”则再次冠以“足以移人”的意思。“二尤”都有姿色,但由于在未嫁之前就与贾珍有染。所以名声不好。尤三姐自杀以后,尤二姐和贾琏的秘事也被凤姐发觉。被凤姐赚入荣府后,尤二姐就跌进了早就设好的陷阱里。最后只有吞金自尽一条路。


概而括之,“尤物”者,可媚人眼眸,移人魂魄没问题,但同时也挟带着一种邪恶,惟一能够跟“尤物”相抗衡,能够镇得住“尤物”的,惟有崇高的德行。自忖德行不足的人,趁早远离“尤物”,否则众叛亲离,死无葬身之地,更甚者还要亡国亡家。“尤物”如此可怕,能量如此巨大。

谨记:“尤物”一词被使用时,在惊叹于外在美貌的同时,带有明显贬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