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想理想課堂之“根治教師多話症”

聽過名師課堂,學過示範課課堂,欣賞過公開課課堂,也聽過家常課課堂,感覺最大的變化是課堂內一種說不清的“場”——截然不同。

優秀的課堂裏總會充盈着這樣的一種“場”,也許是一種悠然,也許是一份寧靜,也許是一份和諧……總之,說不清,卻讓聽者感到舒服,滿足,聽到最後有醍醐灌頂之收穫。

有些課堂儘管很熱鬧,有些課堂儘管設計的很精巧,有些課堂集會老師講的很賣力,很用心,但是,總讓人感覺“聒噪”,像是在“飄”,像是在“演”,很奇怪會有這樣的感覺,後來想想,這種“場”的形成和教師有非常大的關係,和教師“說了多少”有很大關係。要想破解這個難題,就得從教師的“話語”入手,如果這些話語能做到明確、清楚、具有引領性、啓發性、激勵性,才能達到高效二字。

如今課堂上需要精減的語言,有四大類:

一.口頭禪

那老師會說,在每講完一句話就會不自覺的問“是不是?”“是這個道理吧!”“好的……”“嗯……”之類的,這些都是口頭禪,這對課堂造成一種干擾。但這是長時間養成的一種習慣,很難去除,必須自己能認識到自己的毛病,關注到自己的毛病,盡力去克服,纔會少說這些口頭禪。

二.重複的解釋

有的老師講知識點,或說一個重要的問題,生怕學生錯不會或者沒聽明白,當場就會重複第二遍或者第三遍。這也會對學生會造成嚴重的干擾,本來老師說了一遍之後,有的孩子已經接受到了信息,正在思考,可是老師多餘的解釋,讓孩子失去了思考的動力,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愛思考的習慣。而有的孩子會覺得聽不清沒關係,老師說了一遍可能還會說第二遍,課堂上也不會太專注。所以,可以只講一遍,讓學生去思考,練習,再反饋,如果學生不會,再講第二遍,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效率,也提高了部分孩子上課的專注程度,也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清晰明朗。

三.頻繁的提問

這些也佔據了很大一部分時間。比如,有的老師在語文課上問:“這篇課文寫了幾個小故事?”“同學們,寫了幾個小故事呢?”第一個同學說完,再提問第2個同學“你來說說,寫了幾個小故事?”本來第二個同學已經對問題非常清楚了,可老師還要再重複一遍,這是無效的。對老師來說,可能覺得多次的提問,會提醒學生再思考這個問題,其實學生對問題已經很清楚了,我們要做的不是提醒他們思考,而是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安靜思考,激發他們來主動表達。還有一些老師的提問問題特別瑣碎,沒有整體感。有一些問題是可以提可以不提的,就是是不是?對不對,從什麼什麼裏面找出什麼什麼之類的,特別特別簡單的問題,沒有一點含金量,是老師在課堂上頻繁提這類問題,造成了學生那老師是在“明知故問”也不想回答。我們要學會整合問題,多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有價值的問題。

四.其他話語

很多教師覺得課堂很隨意,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從來沒有覺得課堂是很嚴謹的場合,時間是很寶貴的。

教師在課堂上的每一句話,說的每一個字。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干擾”,如果不是正向的干擾,便是負向的干擾,所以,我們儘量多些正向的干擾,一定必不可少。對負向的干擾,要盡力排除,這是打造高校課堂的第一步。

個人認爲,要精簡自己在課堂上的話語,做好課前準備是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在課前我們對自己的用語先默默的“過一遍”,對課堂的情景做一個預設,對自己的話語做一個預設,這樣就能儘量的減少不必要的課堂話語,還給學生一個思考的、寧靜的,充滿着積極學習氣味的課堂,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乾淨、高效。

讓學生在那樣的一個“場”裏,舒適地聽課,學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