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的真諦:向上升維看全局,向下降維定行動

各位親愛的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守護你們成長的鄭凱老師,累計幫助1000人解決職場困惑,如果各位小夥伴有求職面試、職場晉升或者職業規劃方面的問題,歡迎隨時找到我,主頁有我的聯繫方式,我們一起聊聊,共同解決,解鎖人生新的成長路徑。


很多人容易陷進自己的認知裏不能自拔。

一個離職很頻繁的夥伴小李找我諮詢,他的基本情況是:年近30,畢業7年換了8份工作,在面試中不知道如何回答面試官關於離職原因的問題,非常苦惱,很多編織的原因用在這份經歷中,就覺得不適合放在另外一份經歷中,自己都不能說服自己。

見到我之後,就使勁的問我如何回答每份經歷可以用什麼離職原因這個問題。

其實單純的回答這個問題,是無解的。你要了解面試官問這個問題的初衷是什麼?跳槽太頻繁的事實已經產生,用再多的原因去解釋,都是徒然。

這更不是一個簡單的面試問題,而是一個職業規劃的問題,經常離職說明你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選擇一份工作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愛因斯坦說過,不能在製造問題的層次來解決問題。

小李這就是在製造問題的層次把自己逼瘋。

NLP(神經語言程序)領域的大師羅伯特•迪爾茨把人的邏輯思維分爲6個層次,形成一個被稱爲“邏輯層次”的分析工具。他認爲人的邏輯層次從下到上分別爲:環境層、行爲層、能力層、信念/價值觀層、身份層與願景層,這個邏輯層次恰好給人們一個符合大腦認知規律的層次劃分,最大的好處是它能夠幫人們從更高的層次看問題,在實踐中非常有用。

無論是實物還是概念,大腦都用自己的等級層次進行分層和分類,高層次的功能都是綜合、組織和指導其下面層次的各種相互關係。在高層次上發生的改變,將必然向下“輻射”,從而在低層次上產生相應的改變。在低層次上發生的改變,卻不一定能夠影響到高層次。

也就是說,要解決問題,需要思維上的升級,否則問題很難得到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於思維層次的差異。

有的人,認知層次比較低,只能被自己眼裏的現象矇蔽雙眼,看不到真實的世界;有些人,能看到真實的世界,但看到的是一個髒亂的世界;而只有少數人,能夠領略更爲美好廣闊的世界。

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關注點和應對模式。

1.環境層思維模式:在環境層的人,聚焦於外在環境,支持條件,類似於心理學上的“外部歸因”,認爲問題的出現都是別人的錯或者環境不好。比如業務不好做是因爲競爭太激烈,自己沒有得到晉升是領導偏心等等。其主要的應對模式是“抱怨”。

2.行爲層思維模式:在行爲層的人,關注於自身行爲,他們認爲問題的出現是因爲自己的行動力不夠,其主要的應對模式是“行動、行動、再行動”。比如工資低就多加班,賺更多的加班費。

3.能力層思維模式:在能力層的人,關注於能力提升,他們認爲問題的出現是因爲自己能力不夠,其主要的應對模式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比如工作沒有做好是因爲能力不夠,側重於提升自己的能力。

4.信念/價值觀層思維模式:在這個層次的人,關注的是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其主要的應對模式是“要做對的事情”。

5.身份層思維模式:在這個層次的人,關注的是“我是誰,我想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主要的應對模式“因爲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我會做出某種選擇和行動”。

6.願景層思維模式:在願景層的人,關注的是“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是什麼樣的?我如何能改變世界?”其主要的應對模式是“如何改變這個世界,讓它更好?”

瞭解完這些,回到前面小李的身上,即使他費盡心力再找到一份工作,極有可能幹一年左右又要離職,者幾乎已經形成了他的思維定勢。

那麼,他當下應該如何去做纔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呢?

就整個問題來分析,其實他還在環境層思考問題,問他真實的離職原因,基本上不外乎幾大類:領導不懂、調崗、跟以往工作內容不同等。屬於典型的外部歸因,把離職的原因都歸結於公司問題或者領導不好。

如果升級一個層級,從行爲層去考慮,在職的時候,能不能想一想,領導不懂,那我可以多做點什麼去協助他,這樣我的價值不就更凸顯了嘛。一味的抱怨解決不了問題,隨意離開更會影響自己的職業品牌。

這個層級思考能完全解決問題嗎?好像不能。

那就再升級一個層級,我想逃離那些環境,是不是因爲什麼事情處理不了,可以提升哪些能力纔可以解決哪些問題?這樣是不是就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

歸根結底,談到職業規劃的問題,不知道如何做規劃的職場人,其實在於思維層級沒有提升,職業規劃本質上是要從身份層思維模式去思考,逐步向下探索,形成心智認知和行動計劃。有人說,爲什麼不是從精神層,那屬於少數比較異常突出的人的思維方式,天生就是要改變世界的。比如喬布斯、馬雲。

我兩年後想成一個什麼樣的人,或者說可以貼上哪些標籤?這是身份層的思考。

爲了達成這個目標,我需要做哪些正確的事?這是信念層的思考。

這些事情我現在能做到嗎?能力儲備如何?這是能力層的思考。

能力不足的如何去鍛鍊?好的能力如何再優化才更適應現在的目標發展?這是行爲層的思考。

我能做到這些歷練和成長,需要什麼樣環境?自律、少參加無用的社交、家人支持等。這是環境層的思考。

在這個邏輯思維層次上,“向上”是一個歸納總結的探究過程;“向下”是一個相反的從抽象到具體的行動過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