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中的損失厭惡

我三十歲的時候迷上了麻將,日夜奮戰的結果是輸錢又輸健康。爲什麼明知不好還要去,本來說好打到11點結束,最後輸錢還變成打通宵。

爲什麼輸錢了還如此執着呢?現在自己從事理財工作才知道這是“損失厭惡心理”在作祟,損失往往比收益帶來的心理影響要大得多。

輸的想翻倍,贏的想贏更多。尤其是輸錢的人,根本無法停手。然而,每一把輸贏概率都是不變的,依然有輸有贏。

後來痛下決心賣了房子搬家,與賭友不來往才戒了這個壞習慣。搬家後不認識鄰居,每個人都忙着賺錢,我一改頹勢,白天賺錢晚上讀夜校,洗心革面奮發向上。

舉個炒股的例子,同樣是1萬元,賺1萬元的感覺會遠遠小於虧1萬元的感覺,虧一萬會難受得不行。而直接虧1萬元帶來感覺,又遠遠小於,先賺1萬然後收益減少爲0再虧1萬元帶來的心靈震撼,雖然兩者從結果上來說是一模一樣的。

人類對損失的厭惡感大大地超過對收益的愉悅感。

賺1萬元,可能開心一上午,然後該幹嘛幹嘛。而一旦虧1萬元,你可能就今天快餐泡麪省一點,夜晚輾轉難眠了。

有個經濟學家曾做過實驗:

A、如果擲出正面,你將獲得150美元;

B、如果擲出的是反面,你將失去100美元;

結果實驗中大多數人選擇拒絕參加賭局。其實這個賭局的天平已經向參與者傾斜。要是澳門賭場這樣設賭局,早就破產了,可是參與人非常少。

因爲獲得150美元的快樂,還是抵不過損失100美元的痛苦。

這個案例充分說明,損失厭惡是人性的一部分,而我們想不被割韭菜,必然是需要反人性的。

然而當多數人在炒股時面臨從浮盈到浮虧和直接浮虧這兩種情況的時候,經常會直接就跟着人性走,立刻做出符合人性的行爲:立刻賣掉或者盲目加倉。

這正是投資大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