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可以永远当孩子!

在群里看到黄老师说的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情结,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牵挂。如果摆脱不了这个情结,那就永远是个小孩。

群友也在下面应和,一方面享受着父母的宠溺、照顾、感动着,而另一方面却又矛盾着。

这个矛盾在于感觉被控制。

其实,在我看来,中国人始终都是喜欢做孩子的。包括像过年这种事。

虽然很多人一直在排斥着过年,反感去应付那些七大姑八大姨,说一些心不在焉的话、做一些“得体”的事,可是另一方面却都是想着回家让妈妈做几顿自己爱吃的菜,让家人在你睡醒时已经打扫好了卫生,做好了早饭,自己当个被宠的废物就行。

无论多大的孩子都是这样。

然而,随着自己小家庭生活方式的不断社会化,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正在挣脱这种所谓的“原始家庭”的影响,打破原有的家庭模式。相应地,新的、更适合自己的家庭模式逐渐建立,这个建立的过程很痛苦,需要双方打破各自原有的家庭模式。与此同时,无论多么艰难还得和对方建立起新的模式,这个过程无疑是非常艰难的。就好像两个人都在接受抽丝剥茧的过程时还得分身力气去和对方建立着关系,而只有抽丝剥茧这个过程结束后脱胎换骨,才能以全新的自我去建立起新的关系。

但是,大部分人不愿意去尝试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了心理的洗礼,也包括身体的折磨。

而且这个过程有可能会相当漫长,甚至一辈子都在裂变也不一定。

很多人以为心理学只是存在于心理精神世界之中,其实不然。

任何理论的实现都离不开实践,包括心理精神世界也是一样,许多的事,只有实际做了,才能在心理上做到新的建构。更多的心理问题需要实践的不断练习,只有在练习中我们才能真的体会到那些心理需求和行为的真正意义所在。

承载心理的一个非常具体的容器便是身体,躯体化反应又是实实在在需要去重视的。

长大,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愿意长大了,会发现这是一件非常伟大且幸福的事。太阳的光即使再暖,那也是别人的,父母的爱,即使再多,也有让你失望的那天。唯有让自己成为发热发光的太阳,我们才不用借助于他人,唯有自己心底的爱源源不断流动时,我们才能真的做自己的主人,也才会真的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孩子,以至于其他人。

武志红的《巨婴国》虽然很多观念过于偏颇(仅个人愚见),但我仍然认为他的作品对普通大众具有很好的指引作用,会给你指引一个方向,也许,那个方向是模糊的,但至少让你知道,还有另外一个世界。

回到最开始,我并不是说做孩子不好,而是如果一心要做孩子,就要甘心于这种“被控制”,否则这种痛苦便会一直伴随左右。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人能真的一辈子当孩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