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之秃鹤篇》阅读指导课始末及反思(二)

第二天一早,我很早来到学校,打算利用课前时间,让同学们把这部分的内容再深入看一看,因为觉得这是根本。

同学们在静静看书时,我也又重温了一遍。想着提前透漏一些问题让学生们有所准备,却又觉得这样上课时,失去新鲜感,扰乱课堂生成。

第一节是数学课,我便去了在办公室。忽然想起刚刚没有打开多媒体试试课件,因为这两天用课文配套的新版课件时,点一下,会跳好几张。那就第一节下课后早点进教室准备吧!

时间很快来到第一节下课,慌不迭进教室试课件,课件没有出现异常,一切准备就绪,听课的老师们也陆续进入,出乎意料的是除了本年级的语文老师,还来了一些其他年级非常优秀的老师,校长也来了。

深吸一口气,调整好状态,开始上课。我首先用郑渊洁与孩子们的一段经典对话,引出了“我就在书里等你”这句话,来引入草房子的作者曹文轩,并对曹文轩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我把介绍重点放在他设立了“青铜葵花”儿童文学奖,与他小学语文教材主编的身份,然后引入《草房子》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它的获奖情况,意图通过这部分来激起学生对于曹文轩以及《草房子》这本书的阅读兴趣。当然,这个推荐显得有些实际与功利。

然后是出示内容提要与目录,先让孩子们对整本书有大略的了解,虽然同学们已经读过一段时间了,但有些学生读书还没有先了解内容提要、序言和目录的习惯,我觉得应该给学生普及。另外,《草房子》的结构很有特点,每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可独立成为短篇,组合在一起又浑然天成为一个长篇。

接下来,进入阅读挑战冲关环节,我安排了初级版与进阶版两个关卡,以此来检测学生之前阅读效果。初级版问题一是故事发生时间,地点,人物信息。二是本章节中最喜欢的人物与原因。学生回答比较轻松与真实,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他喜欢桑乔,因为他是校长,有权利。我回答说,这是你的一个很实际的想法,其他没有做过多的评判。

进阶版问题设置:一、本章节中你印象最深的最画面或事情是什么?(本来后面还有个你体会到了什么,但考虑到问题有一定难度,便删去了。)二、桑桑、秃鹤的人物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这两个问题是依托教材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中第五课《搭石》与《将相和》一课的课后问题设置,意在检测学生速度效果,意图把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迁移到课外,加以巩固应用。同学们回答这两个问题时,刚开始有些犹豫,但很快打开局面,各抒己见,课堂此时出现了一个小高潮。我考虑到时间关系,没有任由学生继续下去,而是很快转移到下个问题。其中董曜赫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之前他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次他说到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秃鹤的父亲用生姜给秃鹤擦头,我感觉出他回答时的真诚,便紧接着追问他的体会,他很自然地说出了,体会到秃鹤父亲对秃鹤的关爱。

(按照怀特海的《教育的节奏》,每节课都应按照浪漫——精确——综合的涡式循环,通过这个环节,课堂完成了本节课的浪漫阶段,接下来开始逐步进入精确阶段。)

接下来通过秃鹤很有特色的外貌描写进入,并引出这样一位秃头少年最后在文章的结尾处,却说他是“最英俊的少年”,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先让学生通过自读领悟,然后在自读基础上,课件已填空的形式,出示了秃鹤的成长脉络。(考虑到这一章30多页长,学生们阅读时更注重情节,可能没办法理出清晰的成长脉络,于是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台阶。)

按照“三年级前,秃鹤(  );三年级时,秃鹤(    );为了长出头发,秃鹤(    );长不出头发,秃鹤(    );会操时,秃鹤(      );会操后,秃鹤(    );汇演时,秃鹤(  );会操后,秃鹤(      )。

这样,学生在理解时,就能把目光聚焦到秃鹤身上,从而更专注,集中地理解秃鹤的成长历程。这个环节是最先设定好的。为了连贯,我还绞尽脑汁设置衔接问题与衔接语。

讲课过程中,我紧紧拽着这根线,牵着学生往前走,进程缓慢,在这个环节耗时较多。

我看了一下时间,还有5分钟就要下课了,我本来还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对“完成自我成长的秃鹤说几句话。”本来是把这个作为“综合”环节,也因为时间关系,一带而过,草草把这个环节收尾,在下课之前,紧紧巴巴把好书推荐与结语说完。

自己刚把结语讲完,心里就立马冒出一个念头,“自己讲的太多了。”整节课自己一直牵着学生,甚至是扶着学生往前走,生怕学生偏离或思路跟不上。作为老师,自己明知该放手,却总是不愿放手,这归根结底还是对学生学情把握不足。“信任比帮助更重要”,这不能只成为一句口号。另外,作为老师,不能和学生抢表现,争发展。

反观这节课,时间把握前松后紧。前面的目录,内容提要也可放手给学生呈现。梳理成长经历环节,完全可以分小组让学生自学讨论分享。这样既给了学生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也更节省时间,提升课堂效率。

评课时刘校长提出,其实可以用一个问题统领本课主要内容“秃鹤是如何为自己赢得尊严的?”围绕这一个问题,让学生阅读,发现,也可以直指关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自己还感察觉到自己这段时间,课堂语言表达越来越成熟、有条理,喜欢条分缕析,并带着一种毋庸置疑的自负,但少了热情与温度。还有就是备课之初,没有定位好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浮于表面,一开始有些偷懒,直接拿网上搜到的内容拼凑,便捷是有的,想法却跳脱不出来。

自己深感自己与名师差距很大,刚开始有些沮丧,对自己有些气恼。但过后,但释然了,参加就有收获,至少让自己看到了问题,其实也是收获和成长。

202004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