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帖——書寫——習慣芻議

辛野人


* 注 * 文中圖文均原創,禁二傳,抄襲必究 。

文/新野人

常有書法人告誡後學,臨帖是改變自己過去不正確的書寫習慣,乃正確的廢話。因爲思想觀念和着力點偏了,臨者非原帖書者,臨者的書寫習慣怎能和原帖書者書寫習慣一樣?臨帖,本質是提高臨者的書寫能力和審美能力,提升轉變原有頑固庸俗的審美思想。

書寫習慣是童子時期養成的,也有先天的。猶如拿筷子,十幾億中國人沒有相同的。每個人用筷子的習慣不同,能挾菜送進嘴裏纔是目的,爲何要改變?蘇東坡執筆、王羲之執筆…… 正是各自的書寫習慣不同,着力點不同,節奏不同,思想不同……才寫出各自不同的特點,形成不同的風格。如果書者的書寫習慣都相同了,書法藝術的個性也就亡了。適合自己習慣書寫的方式,纔是最佳的書寫習慣。

臨帖像,是臨結構形態準確,是臨得形神兼備?是對臨帖最大誤解,誰也臨不過複印機,那是文學用詞,切勿當真,是書法人忽悠書法人的習慣用語。

學書目的就是臨帖形準?肯定不是,有知名書家嘲諷其他書家:“臨帖臨不像者,就說是意臨”,這句話是典型的正確的廢話!有興趣的書法朋友,可在網上看看說此話的書家,斯人有幾種字帖臨像了古人 ?

臨帖,味臨到,意臨到,筆也臨到,還要留三分給自己,創作時纔有自己的空間,纔是真正臨帖的目的。反之,臨得愈像,就如身陷泥潭,陷入愈深,愈難自拔擺脫。結果臨了幾十年的法帖,創作時,卻全然不見自己,最終沒死在古碑帖裏,痛哉!

往往下功夫用腦臨帖者,能深入昇華,時刻提醒自己臨帖的目的和意義,才能清楚臨帖的終極關懷——是臨創出自家的魂魄。往往臨之皮相者,邯鄲學步式的傻臨,才常把“臨帖是手段創作纔是目的”掛在嘴上,可結果創作時,時常受時風誘惑,被所臨之碑帖束縛,被展覽評選的遊戲規則牢牢套住,泯滅了本應有的創造出新思想,哀哉!


試看,代國展獲獎、入展的作品,多數作品都是毫無藝術價值的套路化的準創作。習古、出新、超古,纔是書法人的靈魂所在,也是書法人終極目的。被藝評家調侃的近親體、繁殖體、殭屍體、奴才體、閹割體、組合體,新俗體……

正是臨帖臨皮相,導致山寨創作氾濫。所謂的下功夫傻臨、死臨、套路化、標準化、批量化的臨寫,以寫像古法帖爲高大上,久之習慣必成定勢;導致創作時,丟失自家的文心道心,使書寫者的魂飄氣散,悲哉!

庚子季秋,新野人隨筆於重慶龍頭寺之【歸一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