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週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本週教學計劃

10月26日    早自習、第一節  、午自習:進行《搭船的鳥》課文學習;

10月27日  第一節、午自習    進行《搭船的鳥》的教學;

10月28日  第四節、午自習完成《搭船的鳥》作業指導及生字書寫;

10月29日  進行期中測試

10月30日  第一二節   進行期中測試試卷分析及試卷錯題講解。

教學過程:

10月26至10月30日(語文課5節、作文課2節、自習5節)

10月26日:週一早自習(20分鐘)預習《搭船的鳥》。指導閱讀,規劃不認識的字詞,並練習給課文分段。

第一節:完成《搭船的鳥》寫字教學與生字書寫。

午自習:講讀課文;

課後反思:《搭船的鳥》是一篇內容淺顯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以兒童的口吻和視角,來寫自己觀察到的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語言雖然簡潔,讀起來卻耐人尋味,不僅介紹了翠鳥的美麗,而且生動刻畫了翠鳥捕魚時動作的敏捷、靈動。反思一下,我覺得這節課有以下兩點是做得較好的:一、目標明確,方法有效本篇課文是習作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教學有兩個學習要求:一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二是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而這篇精讀課文意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觀察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觀察,爲接下來的習作打好基礎。爲實現這個教學目標,我採取了以下環節:一,整體感知,瞭解內容。先從整體入手,瞭解作者觀察到了哪些事物;二,聚焦外形,習得方法。整堂課,以第二自然段的外形描寫爲主,通過抓關鍵顏色詞語,引導學生明確作者在觀察時抓住了外形中最有特點的顏色。而後,通過交換語句,聯繫圖片,進一步理解作者從整體到部分的觀察順序。最後拓展《翠鳥》片段內容作爲練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什麼是有順序地觀察。通過以上種種方法,步步緊扣,爲學生搭建語言支架,理解作者是怎樣細緻地觀察並將觀察所得寫下來。在教學時,發現學生對於作者使用的觀察方法理解較好,也能使用到課外的學習中,學生在課堂上一課一得,參與性較高。二、聯繫字源,理解字義“翠”字是本課教學中要掌握的一個生字,學生要正確書寫理解。在指導書寫時先讓學生通過字源認識“翠”,而後對比理解“翠”字。在理解“翠”原義基礎之上,擴展爲生活中見到的與“翠”相關的事物,將課內與課外進行遷移整合。

回顧整節課,預設的東西還是有點多,忽視對學生的生成性指導,當學生提到“鸚鵡”這個詞語也能讓他感受到美麗時,急於下定論,而沒有靜下心聽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更明確以後在備課的時候不只要備教材,還應該備學生,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還需要下功夫,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更上新臺階。

10月27日週三:第三節,學習了課文《金色的草地》,對重點詞語就習學習。

10月29日週四:全校性期中測試。

10月30日週五:第一、第二節,針對期中測試,進行試卷分析及錯題講解。

試卷分析

目標完成:良好。

下週工作計劃:完成習作例文、語文園地及古詩三首教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