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關鍵在問》有感

2020年,在互加計劃N6的學習中,我與N6的諸多老師一起初步閱讀了《關鍵在問》。也從那一刻開始,這本書中的“0- R- I- D"分爲四個層面深深吸引了我。因此我決定假期中一定要再次走進文本,去深入學習,提高自我。奔着這個目標,這個假期我就做了這樣一件事——閱讀《關鍵在問》。

通過再次細讀該書,我更進一步瞭解了焦點討論法,"O- R- I- D”分爲四個層面。客觀性層面:處理信息和感官的覺察;反應性層面:有關個人的反應和聯想;詮釋性層面:關於意義、重要性和含義;決定性層面:關注解決方案。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應該考慮這四個層面,設計出符合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客觀性問題、反應性問題、詮釋性問題和決定性問題。書中講了很多案例,選取了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供讀者學習,對於如何應用焦點討論法提供了幫助。但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書中的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思考。

我們很多教師或培訓師都在工作中形成了干預和打斷的習慣。我們接受的培訓是去更正、充實和修正發言者的觀點。焦點討論不是要教授內容,這就意味着教師在引導討論時, 需要站在“無知”的立場上,保持自己的開放性。當教師用討論的方式來"找出”自已知的答案時,學生就不會參與。他們只會-言不發,等着教師告訴他們答案,而不會冒犯錯的風險。他們只能學會在考試中照搬教師的答案,很少能把所學與自己的生活聯繫起來。聯想自己的教學,何嘗不是如此,通過一系列的提問,讓學生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但卻不知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扼殺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與創造力,甚至把學生套入了傳統教育的牢籠。課改一直在強調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每位教師要做課堂的引領者,幫助學生提高自己。雖然我們每位教師都明白課改的精神,也知道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但是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有時教師成了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真的應該改變-下自己的思路了,爲什麼不能嘗試下做- -個“無知者”, 發揮學生的優勢,讓他們來教我呢。教學中,有時也會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充當小老師,給大家講解。學生講的很好的,有時比教師預想的講的內容還要豐富多彩,只不過更多的時候,我們更喜歡“我講你聽”的教學方式,不願意冒險而已。但是爲了學生的發展,爲了學生的長遠考慮,我們真得多嘗試,爲學生而改變。

書中還有一個地方觸動了我,在教學中,遇到學生回答錯誤的地方,我經常 會找其他學生繼續回答,直至回答到正確的答案,這本書卻給出了比較巧妙的方法。有時,討論參與者的答案可能引用了錯誤的客觀信息。教師不能輕描淡寫地放過錯誤,但如何迴應則取決於當時的狀況。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迴應”可以告訴我們課文中的哪些地方這樣講嗎?”這種溫和的方式既可以更正信息,也不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其他有用的問題包括“爲什麼你這麼說?”"是什麼讓你這麼想 ?”"這跟我聽到的理解並不一致,可以澄清一下嗎?”, 引導者也可以問問其他參與者有沒有不同答案。我覺得追問學生爲什麼這麼想很重要,既可以瞭解學生的思路,又可以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重新審視這個問題 ,對這名發言的學生來說,也是一一個提高。以後在課堂上,我要多追問,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彼此之間相互討論,從錯誤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閒暇之餘,我會認真學習後面的案例,希望能夠在提問技巧上有所提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