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爺

圖文 | 王學藝

小巷很短,巷子裏的房屋歲月悠長。小巷彎曲,進出的居民笑聲爽朗。小巷滄桑,巷口人家的外牆上掛滿筐簍,充滿無盡新意。

耄耋卞大爺就住在這巷口。他滿頭銀髮,黑框老花鏡斷柄白絲線固定,佝僂的腰裏繫着洗得褪色的圍裙,胳膊上套着幾十年如一的藍罩袖。他坐在那把四周鐵絲攀捆,一動便吱嘎嘎作響,總也散不了架的竹凳上。呈放射狀的編織物半成品在他膝頭晃動,編織條在他飽經風霜的手裏排列有序。那不緊不慢的動作,那專注認真的眼神,那妙手生花的手藝,一切都似不息的老歌,充斥於小巷的角角落落,小巷裏來來往往的人稱他“編爺”。

“編爺”的稱呼並非空穴來風,據說老人編筐編簍手藝的手藝甚是了得,當年曾以編它爲營生,但隨着時代變遷和年事增高,這手藝也就懸置高閣了。

不過近些年“編爺”在巷子裏有些火,大有趨於網紅的勢頭,在編筐編簍的傳統手藝上又煥發青春。不但老當益壯,在小巷子里名聲大噪,給大家編出一個花花世界,美華着人們愉悅的環境,方便着人們的生活,更使廢舊物品起死回生。

前些年“編爺”看到巷子塑料購物袋充斥,既污染了環境,又難於自然降解,憂慮會給子孫後代帶來的遺患。便想到七八十年代打包帶提籃盛行,買菜裝物使用方便,還可反覆利用,一隻提籃可使用多年。現在塑料購物袋代替了籃子,用完即丟實在浪費,是否讓編織籃子再得以啓用,既廢物利用,又降減少了污染環境,他腦子裏一直盤旋着這個事情。

抱着試試的心態,他轉悠到附近物流園揀些回來,精心選料重抄舊業,試着編出各式各樣,花花綠綠的打包帶提籃,看到誰買菜購物從巷子口路過,便招呼讓熟人拿上一個,強調熟料袋用一次就丟多浪費,拿這個少產生些垃圾,邊說邊塞他們手裏。

前期人們礙於面子,還有人給錢,他說給啥錢,我是閒得沒事廢物利用,你們用着方便就行。還說家裏要是沒地方放用完順便再放這,下次用走到這裏再捎上。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廣大家逐步接受,用他編的提籃還漸習以爲常。

爲讓巷子裏的人更喜歡提籃,他還煞費苦心,在提籃上編織出各種精美圖案,讓大小不一的提籃成爲工藝品,不但適合外出使用,還做成可掛在廳堂,放在案頭的裝飾品,甚至編成精緻的筐筐簍簍適合盛放衣服物品,編成多姿多彩,高高低低,方的圓的,美觀大方的花盆狀,讓巷子裏的人們養花種草。被遺棄的打包帶在他手裏妙手生輝,使巷子裏的人們愛不釋手,有人還拿去贈予親朋好友,年輕人還放網上炫耀。

“編爺”忙了,撿打包帶成了常事兒,物流園裏的人給他攢着,小巷子裏的人看到也幫他撿回,原本廢物的打包帶在他手裏起死回生,點綴着大家斑斕的生活空間。

最近,不知誰突發奇想,把他家門口的一段院牆修葺一新,打上釘子,做上木鉤,讓他編的筐筐簍簍掛在牆上,大大小小的打包帶編織品掛得錯落有致,誰喜歡上就拿去,誰看上就摘走,誰說出什麼樣子他就照描述編出,棄物使“編爺”的老手藝又煥發出新活力。

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