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爲一個很哇塞的女孩。

昨晚和她聊天,突然意識到好像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被選擇的一方。

更多時候,我們希望自己有主動權,主動地做選擇,主動地承擔責任。

但其實我們得接受現實的規則,被選擇就要去做好被選擇的事情。

講真的,我經常不敢相信自己已經二十幾歲了,我好像還什麼都沒準備好,就開始陷入了這個年紀的焦慮和迷茫。

我以爲到了二十歲,人生就會嘩的一下子變得壯觀美麗,但不是的,我們以爲特別的,實際上也不過如此。

前幾天高中同學在對話框彈了幾條消息,她說想和我說說話。

那天我剛好在畫畫,她說看到我一臉歲月靜好的樣子。可能是那種學生氣還洋溢在臉上,可能是北漂的她覺得生活確實有些苦。

她和我說:“很後悔在應該好好學習的年紀,沒有把握住。”可能是二十幾歲給我們帶來的恐慌感,二十幾歲以後的人生加速鍵太快了,讓我們猝不及防。

她說我近期更文的頻率越來越低了,最近都在忙什麼。這種感受我不知道怎麼和她描述,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還沒有進入狀態。

學校裏面的各種事情,經常壓的我很累。累到我沒有太多的時間留給自己,但很多時候那是自己責任的一部分。

你必須得承受,並把它做的更好、更出色。

大學的這兩年,我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的時候着急着向別人證明自己,現在只是想向自己證明自己。

書中的那段話,形容的特別貼切:“我希望你最後能變成這樣的人,該有主見的時候能擲地有聲鎮的住場。

該沉默的時候也能心安理得地躲起來不吭聲,會關心和牽掛他人,但絕不粘人。

能爲在乎的人放下身段,但除他們之外,你可以自由到不看任何人的臉色行事,爲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保持努力,但不再期待任何人的誇獎。

這種感受怎麼說呢,爲了自己人生履歷能夠更加豐富,去不斷的進步,而不再期待別人或者羨慕或任何的誇獎。

提起我剛上大學那種不甘心,才猛然發現。正是因爲那些不甘心,激勵着我養成了很多好習慣,做了許多不在我規劃之內的事情。

那個時候想成爲一個很棒的女孩,這種棒無論是從做事能力、表達能力、或者學習能力等等,都想做到最好。

這種蛻變無論我站在一個什麼樣的平臺,你都不會去標籤化,只是因爲我就是我,只是因爲我很棒。

很多人都說,我的思想高度在同齡人裏算是比較高的那一類,我切身感悟到的一點就是,那些成熟和懂事,都是一次次傷害換來的。

如果重新來一次,我寧願自己不經歷這些。

我無法忘記那段三觀摧毀被重建的日子,我也做不到大度地原諒那些發生在我身上的種種。

那段時間突然間好懷念18歲,開始融入世俗又不世俗,慢慢舒展長大又不急着成熟,還在期待,還在努力。還在笨拙地、試探着、解鎖着無數種陌生。

身邊的很多人總說我樂觀,那些問題在我看來根本就不是問題,在她們那裏真的難於上青天。

在這些歷練裏,我已經褪去了很多幻想的因素,變得越來越現實。

我已經不再是那個宏觀想象一個虛無縹緲的未來的女孩了,該向現實低頭的時候,要學會曲線救國,而不是一味地固執到底。

任何人的成長都不是一瞬間完成的,大家都是一步步走過來的,比的是持續性和穩定性。所以,請對自己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

沒有了足夠的耐心,在面對學習、健身、提升技能等需要漫長反饋週期的事物時,我們就只能半途而廢,甚至不戰而逃。

但現實中始終有一個冰冷的規則:排除掉運氣成分,想要有所成就,必須保持耐心,延遲滿足,先苦後甜。 ​​​

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重複地練習,學習是這樣,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如此循環往復,我們才能到達一個質的提升。

要將知識內化,先要學會輸出。

我們常常有一個錯覺:我學過看過了,那麼我就理解了。但,只有在一個人明確表達的那一瞬間,他才真正開始建立理解。

這是最近我覺得特別有道理的一段話,也是我們要用心去實踐的東西。

早晨把近期的庫存清空了很多,那裏記錄了大學參加的每一次活動、策劃、比賽……

看着當年那個稚嫩的小女孩,現在很多事情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

還是會有很多感慨,學習到了很多,見識到了很多優秀的人。

不崇拜明星,但很佩服那些踏踏實實努力的普通人。

他們的優秀,照亮着我整個大學生活。

真的很欣賞那種明明身上有着很優秀的特質,但卻從來不炫耀的人。這世上本有一些人平平無奇,但仍然一身自信無處安放。

將兩者都接觸一遍才發現,前者真的是絕世寶藏。說真的把光強行安在自己身上總有一天會黯淡,藏在心裏纔會一直迷人。

繼續靜下心來往前走,祝我們最後都能長成柔軟和堅硬的大人。

能對生活堅硬,對愛人柔軟的那種,年復一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