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過度保護與自身的自卑對孩子的影響【185】

如今,每個孩子都是家裏的寶,深怕受到一點點委屈和傷害。正是這種過度保護剝奪了孩子成長的快樂,造成了孩子懦弱、自卑的個性。

正如“知心姐姐”盧勤所說:“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可憐,家長們過度的關注和保護已經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無能。

過度保護實際上等同於過度限制,束縛孩子的手腳,不給孩子體驗的機會,孩子的各項能力自然無法提高。

而且,一個習慣了在父母羽翼下生活的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的懷抱,就會變得膽小、怯懦、害羞,不敢嘗試新的事物,不敢結交新的朋友,不敢表現自己,從而失去很多學習與鍛鍊的機會,這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不利的。

尤其當孩子看到同齡人個個比自己能幹、出色時,就會更加縮手縮腳、不敢嘗試,從而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

因此,作爲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保護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該放手時要放手,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做事,在做事過程中提高各項能力,如運動能力、交往能力、認知能力、遊戲能力以及動手能力等。

家長可以專門設置一些孩子能力範圍內的任務,鼓勵孩子獨立完成,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提高能力的同時,提升對自我的評價,從而增強自信心。

另外還有一種是父母心中也有自卑情緒:可能因爲學歷、工作,賺的錢都不如孩子同學的父母,所以他們就感覺低人一等。

而這種根深蒂固的“低人一等”的想法,影響了他們對自己孩子的正確評價,認爲自己孩子理所當然不如其他人的孩子,即便是孩子在某方面獲了獎,那也是“不務正業”。

由於看不到孩子的長處,他們總是對孩子不夠滿意,因此,事事否定、指責,最後讓孩子萌生出自卑之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這類父母的眼裏只有別人家的孩子。

事實證明,相較於打擊和批評,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和讚美。

自信心的培養應該建立在對自我能力的正確估量的基礎之上,過高的估量會導致孩子自負,而過低的估量則會讓孩子產生自卑。

所以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和估量自己的能力是樹立自信心的基礎,但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能力視而不見,甚至挖苦打擊,就會讓孩子無法瞭解自己的優勢和長處,自然也就無法樹立自信,從而形成自卑心理。

我們都知道,兒童由於年齡和經驗的限制,對自身能力無法做出正確的評估,而是習慣於從大人的態度及評價中形成對自我的判斷。

因此,要想讓孩子成爲一個果敢、自信的人,就要毫不吝惜地給予他們表揚和肯定,強化孩子對自我長處與優勢的認識,多給孩子正面的鼓勵,儘量減少對他們的挖苦、諷刺與責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