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努力學習成績依然不好,是資質太差麼?改善3個方面打造天才

前段時間去參加一個家長研修會,其中有一個媽媽說到自己家孩子的問題:我們家的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打也打過,罵也罵過,看他也學的挺努力,但是成績就是上不去,後來我想想看算了,有些孩子可能註定就是普通人,我的孩子可能就是那一類,也就不去說他了。

這樣算是媽媽跟孩子和解了嗎?他是從另一個方面的話,用行爲和言行告訴孩子,你就是個普通人,你再努力也就只能到這兒了,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大腦專家吉姆奎克告訴我們,任何人的大腦都有無限可能。他不是一個紙上談兵的教練,而是從他自己的切身經歷出發,得出來的這個結論。

他的起點可能比我們大多數人都要差,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意外事故導致大腦嚴重受創,書寫和說話都成了問題。一直到上了大學以後,一個偶然的契機讓他開始研究大腦,並一路成爲了腦力專家,不僅寫了書,而且以演講爲事業。

他將自己的心路歷程寫在了《無限可能》這本書中,其方法的科學性得到了多位醫學專家和科學家的認可,包括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漫威之父斯坦李在內的商業精英都從這個方法體系中獲利。

吉姆奎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具有無限潛能的大腦,但人與人的成就差異巨大,這是因爲在思維模式,學習動力和學習方法上出了問題。在這個三個方面上加以改善,任何人都擁有無限潛能。

下面就從這三個方面來具體看一下,這位傳奇的腦力專家是如何給出建議的。

思維模式

作者揭示了幾種關於大腦的謊言,篇幅有限挑其中2個。

首先要改變的第1個觀點,認爲智力是先天就決定的,是固定不變的。事實上現在的智商測試方法僅能就確定的結果進行測試,而針對於實踐智力,創造力和情商是無法進行測量的。

在《終身成長》這本書裏面,提出了固定性思維模式與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概念。

在固定型思維模式下,人們認爲自己的基本能力智力和才能都是固定不變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東西我現在是不會,那我將來也是不會的;如果現在是做不好,將來也是做不好的。

但是在成長型思維模式下,人們認爲自己的才能和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優質的教學和堅持不懈得以提升。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爲愛因斯坦,但只要努力就能能變得更好。

大人面對孩子要特別謹慎自己的言辭,一旦給孩子貼上了某個標籤,孩子很容易陷入自我受限的思維模式,孩子就不會再有動力積極努力地尋找學習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成就。可以說一個孩子的學習不好,是大人一手造成的。

另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觀點是:不要認爲知識就是力量。

我們處在信息洪流中,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時候像現在這樣獲得知識那麼容易,但爲什麼這些知識沒能讓我們的成就得到提升呢?沒有把知識用起來,只有把這些知識用起來才能夠成爲力量。

知識只是具備轉化爲力量的潛能,但它本身並不是力量的代表。

孩子學不好的另一個原因是,沒能夠把所學的新知識和他的舊知識或生活中的常識加以關聯。新知識對他來說是很遙遠孤立的信息點,這種情況下學到的知識過不了多久就很容易的去忘記。

在充分的改變思維模式之後,接下來該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了。

激發學習的動力

孩子沒有學習動力,往往是父母最痛心疾首的問題。父母通常是用什麼方式來激勵孩子呢?最常用的是對他們說: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你如果不好好學習,你就考不上好的中學,考不上好的中學就考不上好的大學,上不了好的大學,你這輩子就完了。

但上不了好的大學和這輩子對孩子來說太遙遠,這樣的說教根本無法打動孩子,也更無法激勵孩子擁有動力。

父母不妨把目光拉得長遠一點,詢問孩子將來希望要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一旦他找到人生的燈塔,孩子自己心中有火,眼裏有光,自然會向着這個燈塔去努力。

那具體來說應該怎麼做呢?

大家都很熟悉關於目標設立的smart方法,但作者告訴我們,僅有smart的方法是不夠的,目標是在腦中構思然後依靠行動實現。在這個過程中,除了理性的思考之外,還需要與情緒相匹配,也就是說內心要真的去接受它。作者給了我們一個拷問內心的heart方法。

h代表健康的,目標應該有利於身心、情緒的健康。

e代表持久的,當遇到困難的時候,目標應當能夠幫助我們渡過困難時期。

a表示誘人的,不應該強迫自己去實現目標,目標本身應當充滿着誘惑,吸引前進。

r表示密切相關的,目標應該與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相關。

t表示真理,目標應該是內心的召喚,而不僅僅是因爲別人認爲正確。

行爲必須以某種形式體現價值觀,否則行爲就會缺乏動力。

動力不是擁有的動力,需要實踐動力,有許多習慣和慣例組成,在價值觀和身份認同的指引下,週而復始每天都會做的事情。

解決了思維模式和動力的問題,最後纔是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

作者並沒有直接的告訴我們應該用什麼方法去提升成績,他從一個更大的角度向揭示了大腦是怎麼工作的,以及現在社會所處的一個處境。

由於電子產品和網絡的發達,導致聯繫他人、獲取信息、獲得問題的解決方法變得越來越容易。隨便上網一搜,都能得到很多答案。

這也造成了一個問題,大腦越來越少的去記憶,思考,甚至由於不斷的跟外界聯繫,不斷的被打擾,連專注力都無法保證。

過度的依賴網絡導致大腦越來越退化,專注力,記憶力,思考力,都是大腦用於學習的重要能力。因此,作者是就如何提升專注力,記憶力和思考力,展示了改善學習方法。

這裏特別說一下,關於記憶力低下,很多父母重視不夠認爲,現在很多東西只要搜索一下就可以搜出來了,我的孩子記憶力差一點,似乎也不那麼重要。實際上正是由於記憶力的低下,導致孩子沒有辦法好好學習。

更重要的是,記憶力是現在和將來每項行動的基礎,如果對現在已知的知識都不能瞭如指掌,更無法創造性的思考未來。

將大腦外包給電腦和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損傷了孩子的長久記憶,這意味着孩子的學習力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

搜索容易搜索出一堆無關的內容,這樣會分散注意力,從而對記憶力產生干擾。同時,思考依賴於工作記憶中的信息,工作記憶只能從大腦存儲的記憶中高速存取。鍛鍊記憶可以提升學習和記憶的模式,從而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

當然,作者並不提倡死記硬背。死記硬背的學習效率低下,他只用到了大腦功能的一小部分,事實上需要用大腦中負責分析的部分處理信息和存儲需要的知識的內容。

怎麼提升記憶力

作者提到的其中一個方法,用於無稿子演講的記憶方法—位置記憶法。

首先找到若干個關鍵詞;

其次,想象一個熟悉的地方;

再次,找到一條通往這個地方的路徑,給那個熟悉的地方分配若干個位置,每個位置上放着一個關鍵詞;

最後,練習演講。

總結

如果一個腦力重度受創的人都可以得到這樣的成就,有什麼理由懷疑我們的孩子做不好呢?

讓孩子認識到自己並不是天生的就不會通過努力是可以學好的。

跟孩子好好交流,幫他找到那個讓他眼裏有光、心中有火的人生方向,分解目標然後實現它。

最後幫孩子改良學習方法,提升閱讀速度,學習力和記憶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相信孩子一定會變得更加的聰明,更加的自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