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抑鬱起舞:我們可以主動擁抱人生中燦爛的那部分



前幾天和孩子爸爸聊天,聊起從前互相磨合的一些事,那時候也是比較感性,比較情緒化,也曾歇斯底里過的……親密關係其實於每個人都是難題,但突破過去之後,似乎就不一樣了。 “你說,爲啥當時怎麼就過來了呢?怎麼過來的呢?”好像具體哪個時點,跨越內心的坎,又都說不上來。 最近比較忙一些,連文章都顧不上寫。


我突然有個新發現,那就是好像我不那麼經常想要從親密關係中去攫取安全感了,不太會因爲在乎對象的喜愛與否,而影響自己的心情;不會那麼特別去潛意識或者表露愛的渴求,要別人愛我。似乎那些空洞的地方,慢慢長起來。
這在之前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我想,可能和我周圍的親密關係的對方都成長了有關係,無論是孩子他爸,還是我爸爸我媽媽,還是孩子……


和我最近密集接觸很多心理傾訴的對象,也有關係,一兩百人的傾訴(或文字或語音或視頻),在回覆這些問題,和他們溝通的過程中,當時不覺得,回頭看,這些東西,真的很滋養我。


倒不是說我把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而是說當我們去關注別人,把重心放在別人那裏的時候,我們真的會忘記自己,忘記自己那些憂悲苦惱,忘記那些暗夜裏讓自己失眠一遍遍的原因。 生活的真相總是千百種,我們想象不到。


今天不經意間看到一個自媒體號主的文字,滿活潑的小姑娘,她寫道: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其實她父母雙雙都是癌症,並且正在化療。 我想,她很輕巧地說出這句話,但背後的血淚想想都知道——只有超越了的人才會從痛苦中領悟,成長起來,並且更加踏實地去生活。




我記得,幾年前學習的時候,老師們常常告訴我,痛苦不是用來咀嚼的,而是用來超越的。 老師也告訴我們,對自己的念頭不追隨不認同不跟着跑,那時候多是不理解的,心想這痛苦活生生的阿。等到生活中經歷了各種的摔打,撞得頭破血流,真的纔會明白一點點。 “噢,原來是這個意思”。


痛苦中的人會失望、會焦慮、會抑鬱、會悲傷欲絕,會以一千種悲觀的想法和看法,但是唯獨不肯放下的就是自己。 當然,不是不想,是不能夠——經歷過的人會懂,但當事時都會覺得自己的天塌了全部或者至少一半,什麼都不想做,質疑人生的意義。


而這時候,旁觀者往往能做的,也只能是陪伴。因爲旁觀者會清,但是當事人真的是需要時間呢。 老師們也總是慈悲地笑笑,然後意味深長地說:還不夠苦,真苦了,就放下了。 痛苦是會給人領悟的,就看契機發現在哪個點。


剛纔把《農夫和蛇》的故事又拖出來看了看:蛇奄奄一息,農夫見它可憐,就揣到自己的懷裏溫暖它,中途想放下,但是蛇說自己還沒好,並且承諾不會傷害農夫,農夫繼續抱着蛇,直到冰冷的蛇在農夫溫暖的懷抱裏漸漸甦醒,伸出舌信子咬了農夫的臉…… 之前一位老師說過:我們抱着很多的負面的想法和念頭,多麼像想抱着一條毒蛇。



面對諮詢的朋友們,總是會給我很多的領悟。也是在跟TA們的互動之間,我會突然領悟:原來,防禦是這麼一回事,所謂的精神動力學的動力,原來是這樣一種源自內心真實需求的動力呀?! 感謝TA們讓我能夠一點點,如同蹣跚學步的孩子,從理論走到現實!我也很享受這種學習和成長的感覺!


別人其實都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剛好可以省察自己,比如如果剛好看到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和衝擊那麼深,我會提醒自己:千萬不能這樣對自己的孩子呀! 當然,我也常常想,我也只能繼續好好學習,跟前輩學習,跟所有的人學習,儘快成長起來,才能爲別人做更多。 最近也在儘量學習,陸續看到一些觀點,積極心理學的東西很吸引我。 這兩天在聽積極心理學的講座,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他說的話讓我很啓發。


他說有學者梳理過,過去幾十年大家做的研究,研究怎樣過得更幸福或者幸福的人是怎麼樣,對比研究抑鬱症焦慮症等的研究,數量大概有1:21的比例。


這個是什麼意思呢?


他就說我們往往更多去關注那些問題,那事實上,他覺得我們去研究一個幸福的人,爲什麼會幸福,有什麼特質讓他幸福也很重要。


研究表明,一個比較幸福的人,他的適應的能力要比較強,他們不是說沒有碰到困難,而是說他們會更多地調整着自己的心態,去面對那些困難和挫折,乃至惡劣情緒的堆積。


我在想,一方面,我們在分析痛苦想辦法要Kill 痛苦,但另一方面,我們是否能夠“帶病生存”,就如同森田療法所說那樣:順其自然,爲所當爲? 我們不去太多排斥什麼,疊加分析一些什麼,而是專注在當下,做好當下該做的事情。


我們可能小時候有很多的傷害,父母由於各種原因主觀的或者客觀的原因,他們對我們不好,那甚至我們可能也從別人那接收到了一些不好的評價,乃至於現在,每天我們會碰到讓自己開心的事情,也總會碰到不如意的地方。


有沒有可能當靜下心來的時候,我們去想一想,重新過一種更加積極的更加由自己來做主的積極的人生。 那就是我們不用想着去讓別人多愛自己一些。不用去依靠別人的喜歡,別人的評價就能夠好好做自己,我們不用依靠親人或者愛人的好評或者給予的喜歡,我們纔能有安全感。




我們過好每一天,去好好地付出自己的愛,去做好每件事情,也去感受別人給我們的愛。
每當有情緒的時候,我們會去琢磨自己內心的哪一塊不舒服,看到自己的不舒服,呵護它,然後離開放下,重新走每一段路。


那這樣子,就真的是每一天每一步都是新的,我們每一步其實都可以告別昨天,走向明天,就看我們是不是真的想要去告別。


我們不停地這樣去塑造自己的思維,慢慢地我們的認知就能影響和改變我們的情緒和行爲。
當然,我知道這過程中幾多艱難。但前面真的是光明的。事在人爲,是對的,僅以此文獻給處於痛苦中的朋友們,也勉勵自己!


文字作者:若水 北大社會學碩士,心理諮詢師成長中。因各平臺名稱不一,授權發佈寶媽寶爸加油站、禪喜、若水心靈小屋,皆爲若水本人原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