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看懂权谋,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员工 | 资治通鉴

萧何:看懂权谋,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员工

“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

在《史记》中,司马迁是这样评价萧何的。意思就是,萧何这个人,位列群臣之首,名声流传后世,简直可以跟闳夭、散宜生这两人媲美。闳夭、散宜生,都是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大功臣。

萧何为什么这么厉害,而我们又能够从萧何身上学习到什么呢?

一、能力

刘邦曾这样评价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意思就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提供军饷,使得粮道通畅,我刘邦不如萧何。相比于张良的运筹帷幄,韩信的战之必胜,萧何在刘邦心中,更突出的一点,是后勤保障能力。

当打败项羽之后,刘邦给大臣们封爵赏赐。那群在外拼杀的大臣将军,没有想到,萧何所得到的赏赐最多。这群人纷纷有所怨言。他们认为,我们在外拼死拼活,差点连命都丢了。而萧何这个人,一点马背上的功劳都没有,只会动动嘴皮子,凭什么功劳比我们大?

这就好比,在一个公司中,业务员不服气内勤,内勤不服业务员一样。业务员认为,我们冬冷夏热在外面讨好客户,你们这群坐办公室吹空调的人,凭什么工资比我们高?内勤认为,没有我们做好后勤保障,开发流程与技术,你们拿什么去讨好客户?

这就引发了一个世纪之争,究竟是内勤重要,还是业务员重要呢?

这时候,刘邦出面,说了一段非常经典的话。

他问大家,你们知道什么是捕猎吗?在捕猎的过程中,需要命令狗去追杀猎物。但是,真正发现猎物,指挥猎狗正确捕捉到猎物的,却是人。你们只有追杀猎物的能力,所以你们做的事情,就是猎狗的事情。而萧何不一样,他是指挥你们这群猎狗的人,是猎人。

刘邦就是刘邦,话糙理不糙。这就是非常有名的猎狗与猎人之争。

在刘邦看来,他的江山需要“猎狗”来帮忙打天下。但是他也需要一个能够管理这群“猎狗”的人。如果这群猎狗管理不好,他们是能够把主人也给吞了的。就像后来韩信、黥布、陈豨等军功阶层谋反一样。

那么,萧何究竟有什么能力,能够让刘邦如此赏识呢?那就是后勤保障能力,资源调配能力。

《史记·萧相国世家》:“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打仗,是非常烧钱,烧资源的。而楚汉对峙阶段,刘邦又是常败大王。此时,萧何接到的任务,是在统一调配资源,保障前线资源的同时,又稳定好整个关中的稳定。

这就好比,你要把大量的内勤和业务员都叫出去对付客户,同时又得保证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转。

刘邦每次被项羽打败,都会损失大量的资源与兵源。没有兵,拿什么跟项羽打?而萧何的高超能力,就在这时候体现出来了。他每次都能够在关中征集兵源与粮草,及时地输送到前线,让刘邦有资本跟项羽打。解除了粮草之忧的刘邦,才能够放开手脚。

这就好比,在打游戏的过程中,战士的身边总是带着个能够回血的法师。战士掉血,法师马上就给补上。对面再强大,也早晚会被消耗死。

而面对关中的内部事务,萧何也能够处置得井井有条。对于重要的事情,他都会派人去告知刘邦,寻求他的意见。古时候的消息传输,并不像现在一样,发个消息,对方马上就能够收到。一来一回,中间需要消耗的时间太长了。而在没有得到刘邦的确认之前,萧何能够稳定国内的形势,这本身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而面对紧急的事情,萧何则能够当机立断,马上进行处置,等到刘邦回来后才汇报。而刘邦基本都同意萧何的处置方式,这也说明了,萧何的处置,是非常正确的,深得刘邦的心。

在工作中,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将才了。很多人在领导不在的情况下,根本就无法将事情处理好。而在通知等待回复的过程中,又经常会将事情搞砸,这就是庸才了。

同时,萧何还注重制度方面的建设。要想让整个国家能够运转起来,最不能够缺少的,就是律法。秦孝公时期的秦国,之所以能够有爆炸性的发展,就是因为商鞅变法,疏通淤堵在国家内部的晋升通道,瓦解了利益阶层。

说到萧何,就不得不提到萧何的自保能力。在职场上驰骋的人很多,但是能够同时保护自己的人,却不多。就像韩信,百战百胜,最后却被吕后设计剿灭。而萧何不同,在整个职场生涯中,他始终都是保持谨慎,行为一旦稍微出格,马上就加以改正,避免大祸临头。

当楚汉双方在荥阳对峙的时候,萧何奉命镇守关中。我们知道,刘邦这个人,虽然是流氓起家,但是他的驭人之术,绝对是顶级的。他不放心萧何,多次派遣使者“劳苦丞相”。为什么呢?表面上是关心萧何,实际上是探测萧何究竟在干吗,有没有替代他的野心。因为此时的萧何,在一定程度上,是脱离了刘邦的掌控。刘邦只有用这种显眼的慰问,来稳定自己的军心。

这时候,一个叫鲍生的人提醒萧何,让他把自己的亲人都安排到军营里面。萧何审时度势,同意了鲍生的意见。实际上,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因为这相当于让他们去充当人质,但是成功解除了刘邦对萧何的第一次怀疑。

第二次,当吕后与萧何联手诛灭韩信之后,刘邦赏赐了萧何五千户食邑。所有人都祝贺萧何,只有召平私底下提醒萧何,这是烫手山芋,要找个机会丢出去。召平认为,大王在外打仗,而你萧何却在国内,没有被兵刃伤害的危险。虽然如此,大王却赏赐于你,这说明大王在怀疑你。

赏赐是表面,怀疑与提醒是根源。你萧何接受了,就说明你也有野心。在召平的提醒之下,萧何舍弃了自己的利益,不接受刘邦的赏赐,还将自己的钱财全部捐献给军队。这是萧何的破财消灾法,成功瓦解了刘邦对萧何的第二次怀疑。

伴君如伴虎,刘邦第三次怀疑萧何,是黥布谋反的时候。刘邦如同之前一样,亲自带兵前去平反。在这个过程中,刘邦依旧多次派使者询问萧何在干吗。这时候,萧何身边的人再一次提醒萧何。而这一次提醒,语气更重了,说明情况更加严重了。

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

首先,是以灭族之危来撼动萧何。萧何苦苦打拼一辈子,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及后代,能够过上好日子。如果在这个重要的关头出了乱子,那么前半辈子的努力,全都白费了,连自己的后代都保不住,还不如一个平民百姓。

其次,是提醒萧何的做法,出现了问题。由于你萧何长期在关中整顿后勤,保障百姓的生计,所以百姓都依附你,相当于把你当成是第二个国君,那么刘邦的地位就很矛盾了。这就相当于,在公司中,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跟同事的关系都非常好,甚至所有人都以你为首,而不是以领导为首。这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如果能够取代领导,那么结果无危险。如果不能够取代,那么下场就是悲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门客给出的意见是,买田子污。什么意思呢?就是让萧何用低价强制从老百姓手中夺田地,甚至赊账不还,把自己的名声搞臭。这样,在刘邦看来,萧何原来是一个大贪官,那么他就放心了。因为贪财可控,贪权不可控。

这是萧何第三次解除了刘邦对自己的怀疑。

所以,当发生一些很奇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不妨把目光转向政治、权斗,结果就会很明显。

萧何为什么能够自保?

本身是业务能力够强,刘邦不太能够离开他。其次,是能够听从他人的意见,反思自己的过失,并及时加以纠正。如果萧何对他人的提醒置若罔闻,就如同韩信对蒯通的意见一样,束之高阁,下场就是另一个韩信。

二、眼光

说完了萧何的能力,我们来说说萧何卓越、深远的眼光。

一个人,有时候选择,会比努力更加重要。这并不是否定努力的意义,而是说,努力要有正确的方向,才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

很多人都认为,萧何的眼光来自于他为刘邦挑选了韩信这个人。实际上,萧何最大的眼光,是挑选了刘邦这个人。

在刘邦还是一个落魄贫民的时候,萧何就经常庇护他。等到刘邦成为亭长之后,萧何更是常伴他左右,甚至还利用职权多次袒护刘邦。当刘邦因公出差到咸阳的时候,其他的官员送了三百钱,而萧何送了五百钱。这两百钱,刘邦一直记在心里。

要知道,刘邦这个人,就是典型的流氓混子,很多人都避而远之。而此时的萧何,却将他视为友人。

要想分析其中缘由,得看萧何的另外一个举动。

《史记》中记载:“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意思是,萧何被秦朝的御史看重,认为他办事精明,想要推荐他到中央去。但是萧何拒绝了。面对这样一个高升的机会,萧何却拒绝了。如果以谦让来解释,是行不通的。

萧何利用自己的职务,结识了一群豪杰,如樊哙、周勃等人。所谓豪杰,在这里的意思是,有勇,敢做事,不怕死的人。

此时的萧何,应该是看到了某种政治的风向,觉察到了秦朝即将大变的气息。一方面,是为了明哲保身。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能够保存实力,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生存,甚至发展。

所以,一个人的觉察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萧何真的到了中央工作,下场很危险。

为了保存自己,萧何选中了刘邦。刘邦这个人,贪财好色,无所事事。但是,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一无所有。这是缺点,但是在乱世中,却是优点。就像无产阶级勇于革命一样,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在这样的心态之下,他们可以不计后果去做事,去推翻现有的阶级。

而刘邦,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萧何选中了刘邦。他没有自己去当沛公,而是推举了刘邦。这本质上,就是在找一个挡箭牌。

选中了刘邦之后,萧何一直在做幕后的人。这是因为,即使失败了,自己也不会变成当权者、权斗者的目标。

可以看到,萧何就像是一条泥鳅一样,滑溜溜的,谁也抓不住。

而另外能够体现萧何眼光的,则是替刘邦选中了韩信。

萧何是这样评价韩信的:“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但是,萧何第一次向刘邦举荐韩信,却没有让刘邦重视。后来,萧何步步紧逼,坚持自己的意见,甚至是月下追韩信,终于给了韩信一个好的职位,让他成为建立汉朝的三大支柱之一。

不仅在选人上面,萧何有独到的眼光。在谋划方面,萧何的眼光,也是长远的、毒辣的。

在进入咸阳之后,萧何直接就进了国家图书馆,搜罗了一大批的书籍。这些书籍,描述了山川、器物、族姓、星辰、户口、刑法、政事记录。这就相当于是找了一批蓝图,让刘邦等人,对整个天下有一个全局观。运筹帷幄,最不能够缺少的,就是全局观念。否则,就会沦为盲人摸象。

三、王权与相权的矛盾

从刘邦与萧何的协同与对抗中,我们能够发现一种深层次的矛盾,即王权与相权之间的争夺。“南面术”,指的是君主驾驭大臣的能力。而作为大臣,也必须具备洞察、协作君主的能力。

刘邦,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在形势不利的时候,他能够做出巨大的让步,例如效法周朝,分封天下给军功阶层。在形势大好的时候,他会逐渐收拢自己的钳子,将这些可能威胁他的人,一步一步钳死。心狠手辣,毫不推让。

《道德经》:“福兮祸之所伏。”

萧何因为强大的能力,得到了刘邦的信任。同时,也因为强大的能力,使得刘邦对他产生疑虑。汉朝要长久,离不开萧何这样的人。而如果汉朝灭亡了,原因也必定在这些能力强大的人。

所以,刘邦钳人的力度,必须是又紧又松。夹紧钳子,不让他们有谋反的心思与能力。松开钳子,则是让他们能够甘心为自己卖命。

萧何深谙当中的道理。所以,在刘邦准备要夹紧钳子的时候,他马上就表示忠心,让刘邦稍微把钳子的力度降下来,好让自己有口气喘。

这就是权力运行的规则。不仅在朝堂上如此,在生活上、工作上也是如此。

【触类旁通】

借刀杀人,霍光之妻的残忍手段 | 资治通鉴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公众号:稽圣

微信公众号:jishengwh

进行关注并订阅所有文章,欢迎转发、在看、收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