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斯:真正的大師從不隨大流,而是開創和引領潮流...

1948年6月,一位身穿粉紅色連衣裙的女子出現在美國緬因州庫欣村的一片寂寞的草原上,正在無比艱難地向前爬行。

她已經不再年輕,頭髮都添了很多白絲。那她爲什麼還要不停的爬行呢?

她叫克里斯蒂娜。從小她就患有小兒麻痹症,導致無法行走,但是要強的她拒絕使用輪椅,堅持用自己細嫩的胳膊支撐軀體一點點地爬回家。

克里斯蒂娜堅韌的決定被一個人盡收眼底而爲之深深感動——這個人就是安德魯·懷斯,他是克里斯蒂娜的鄰居。

所以那幅出自他筆下的名畫《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由此誕生。

《克麗絲蒂娜的世界》

而從這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匍匐向前的女子背影中透露着堅定,遠處少的可憐的天空佈滿了灰暗,地面在整張畫的佈局中佔據了大部分的空間,整個畫給人帶來一種悲涼和孤獨的感覺。

而這幅畫也使安德魯·懷斯進入頂級藝術家的行列,成爲其代表作。

而他和他的畫也成功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在美國家喻戶曉。

而之後美國三屆總統肯尼迪,里根,布什分別爲他頒發了“總統自由勳章”,“金質總統勳章”和“國會金質章”。

一生都待在家鄉的安德魯懷斯,甚至被人嘲諷爲原始人,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01

1945年,安德魯·懷斯的父親因開車被鐵軌卡住而喪命,而那條鐵軌就在他家附近。

而《1946年的冬天》就是安德魯·懷斯用五個月的時間畫下的一幅畫。

穿着黑衣,戴着帽子的少年走過一片禿禿的山丘,而這個山丘後就是父親在此喪命的鐵軌。

畫中沒有父親的身影,卻是安德魯懷斯唯一一幅與父親有關的畫作。

安德魯·懷斯也在後來換了一次重病,就在他父親去世沒幾年後,他經歷了一次大手術才徹底康復。而在病癒後,他畫下了《踐踏稗草》。

肆意生長的稗草被人無情的踩踏在靴子下。畫面中好像反映的就是他的內心,人生而脆弱渺小,誰又不是一根稗草呢?

02

而除此之外,他的鄰居也成爲了他畫中所繪的人物。可能他是藝術史上最愛以鄰居爲模特的畫家。

但是在田園的他卻從來不會畫他們娛樂,休息,勞作的場面,也不會畫多人在一起的景象。

而只是讓模特靜靜的和背後的景觀融爲一體,人物只佔畫面的一小角。

而他甚至會在鄰居睡着的時候跑到他們家裏,偷偷畫下他們熟睡的樣子。

而最讓人們所感到震驚的還是他爲模特海爾格畫的一幅畫。

在1970年至1985年這15年間,安德魯·懷斯一共創作了包括草圖、習作。素描,水彩,幹刷,畫盒,蛋彩畫在內的共247幅關於海爾格的畫作。

而海爾格自己有家室,還有四個孩子,這200多幅畫全是在不爲人知的情況下完成的,就連海爾格的丈夫和懷斯的妻子全都不知曉。

而這個事件在當時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轟動一時。

有很多人懷疑他們之間的關係,但懷斯的妻子站出來擲地有聲的說:“我認爲沒有,如果他們真的有發生過關係,這些畫作就不會具有藝術的張力和魔力了。”

在安德魯·懷斯20歲的時候,就舉辦了自己的個人畫展。不像鬱郁不得志一生的梵高,從來沒有在生前被伯樂所賞識的幸運。

但他不願意將自己出在鬧市當中,而選擇身處田園,成爲一名隱居者。

而誰說風景就一定在遠方呢,所以他一生都選擇了自己的故鄉。

他曾經說過:我連身邊的寶藏都還沒有盡心探測。那爲什麼不應該在一個地方常住呢?

90多歲的他在2009年在睡夢中悄然離開了這個世界,前往了真正的淨土。

安德魯·懷斯獨特的藝術張力影響了無數無數的藝術家。尤其是在中國,在那場特殊的革命結束後,國內藝術作品中總能看到他的影子。

安德魯·懷斯,《克里斯蒂娜的世界》,1948

回到安德魯·懷斯(Andrew Wyeth)1948年的成名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現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如今,它和惠斯勒的《藝術家的母親》以及格蘭特·伍德的《美國哥特式》一樣,成爲美國精神的象徵。

畫中描繪的克里斯蒂娜·奧爾森(Christina Olson)是懷斯的鄰居,因患小兒麻痹症而雙腿殘疾。畫面表現了她正在向自己的居所爬行的場景,荒涼的原野使得克里斯蒂娜瘦小的身軀悲涼而堅定。現實中的克里斯蒂娜是一個尊嚴感極強的人,她不使用輪椅,也拒絕接受別人的照顧。她和懷斯是好朋友,曾多次爲懷斯做模特,而懷斯也抓住了克里斯蒂娜精神世界的核心內容。而暢銷書作家,《孤兒列車》的作者克莉絲汀娜·貝克·克蘭(Christina Baker Kline),正是受到這幅作品的感染,以克里斯蒂娜爲主角創作了小說《世界一隅》(A Piece of the World)。

1935年,18歲的安德魯·懷斯

1917年出生的懷斯成名時纔不過三十歲,前面還有六十年的藝術歲月等待他。也是在1948年,懷斯在紐約麥克白畫廊舉辦了第一個個人展覽,作品在展出後便銷售一空。

各大媒體對懷斯的作品不吝讚美,比如《生活雜誌》(Life Magazine)就如此寫道:“如果說有純粹的美國傳統藝術的話,那就是安德魯·懷斯在畫布上直接表現出來的東西。”

1995年的安德魯·懷斯

雖然懷斯的作品風格偏學院派,他卻並沒有在專業的藝術院校受過訓練。他的藝術直接受教於其身爲插畫家的父親納維爾·康維斯·懷斯(Newell Convers Wyeth)。

這種藝術教育在他很小的年紀就開始,在做了幾年父親的助手之後,他又學了水彩和蛋彩畫技法,並自學了藝術史,崇拜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和美國藝術。儘管父親對他的藝術影響至深,父子二人的藝術理想和風格並不相同:父親的事業主要在插畫領域,作品風格活潑而戲劇化;而懷斯的作品多屬於“純藝術”範疇,風格以孤獨、內省、低沉爲主。

安德魯·懷斯,《冬天》,1946

《冬天》(Winter,1946)也是懷斯傾注了很多感情的作品。雖然藝術家的父親並不在場,這卻是對父親的緬懷之作。畫面中的戴帽少年名爲艾倫·林奇(Allan Lynch),他曾親眼目睹了懷斯父親的車禍。1945年懷斯父親開車駛過離家不遠的火車車軌,與一輛貨運列車相撞,當場死亡。事發地點就在畫面描繪的山坡的山腳下。

戴帽少年當時驅趕了在周圍舔血的狗羣,並一直在原地等待消防員,直到他們將屍體從車內拖出來。第二年,當懷斯再走過山腳下時,看到林奇正在和狗嬉戲。根據藝術史家亨利·亞當斯(Henry Adams)的說法,“他們兩人一起塞進一輛嬰兒車,順着山坡滑下來,歇斯底里地大笑着。車最後也撞散架了。”懷斯後來在一次參訪中說道:“那孩子就是曾經不知所措的我。”

安德魯·懷斯,《亞當》,1963

如同上面提到的兩幅作品一樣,懷斯描繪的都是自己身邊的人物和景色。這份熟悉並沒有讓畫面變得溫暖或多情。他作品中的景色往往簡單而荒涼,一片荒野,一間小屋,沒有生氣勃勃,也沒有枝繁葉茂。畫中的人物彷彿都生活在單獨創造的世界裏,高度自足自立,彷彿沒有族羣,沒有家庭,只是一個個孤獨的個體。而1971年的作品《科納夫婦》(The Kuerners)是懷斯作品序列中鮮有的描繪了兩個人物的作品。雖然描繪的是室內環境,畫面的背景卻簡單到只有一面空白的牆和一扇打開的門。畫面中的老年丈夫拿着一把獵槍,槍口對準了妻子的胸口。這是有意還是無意?

安德魯·懷斯,《科納夫婦》,1971

人們將懷斯這種關於缺席、孤寂、失去和拋棄的作品稱爲“懷鄉寫實主義”(nostalgic realism)。在抽象表現主義和波普藝術到來之際,他的藝術被大部分評論家詬病,認爲他的作品非常過時,而他卻不爲所動,也沒有反擊,反而說:非具象的巨型作品是對一個寫實畫家最好的挑戰。實際上,現代主義者們對他的拒絕並不僅僅是作畫風格的原因,還因爲他表現了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和理想。所以,爭論的焦點實際上已經延伸到了階級、地域以及教育問題上。

儘管如此,懷斯的藝術仍舊保持着商業上的成功。這要歸功於他的妻子貝琪(Betsy Wyeth)。貝琪爲他聯繫畫廊,爲他出畫冊,甚至爲他的作品取名字、寫評論。這讓他的作品保持了持續的曝光率。雖然人們可能沒有親眼見到過他的原作,但早已通過各種方式見到了複製品。——有人猜測,正是貝琪對他藝術生涯的過多參與,才使得懷斯對她隱瞞了一個長達15年的祕密。

安德魯·懷斯,《米加的女兒》(貝琪的畫像),1966

1986年,懷斯展出了作品《海爾格系列》(the Helga series)。這一系列共包括240件作品,主角是其德國鄰居海爾格·特斯托爾夫(Helga Testorf)。

這些作品從1971年開始創作,到1985年結束,相當一部分是裸體作品。創作期間,無論是懷斯還是海爾格,都沒有將這件事情告訴別人,甚至自己的伴侶。作品展出時,這一事件就成爲了重大花邊新聞,儘管當事人否認,但很多人還是認爲二人保持着不尋常的關係。

安德魯·懷斯,《辮子》(出自《海爾格系列》),約1979

安德魯·懷斯,《情人》,1981

直到懷斯死後,南希·霍文(Nancy Hoving)——大都會博物館前館長湯姆·霍文(Tom Hoving)的妻子,在一次採訪中說道,他們夫妻二人在1976年到懷斯家做客時,她就見到過正在創作中的《海爾格系列》。當時湯姆·霍文正在和貝琪討論新展事宜,而懷斯則帶她參觀了自己的工作室。懷斯對她解釋道,因爲之前貝琪對他的一位裸體模特感到不安,所以他就決定不再告訴她畫裸體的事情,直到創作結束。而南希也恪守約定不向外界透露這個祕密。

懷斯也曾對中國的藝術家產生過影響。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颳起了一場“懷斯風”,很多藝術家受到懷斯創作風格的啓發,包括何多苓、艾軒、高小華等人。談到這種現象,評論家慄憲庭說:“大家看到懷斯的作品,它們傷感、詩意,但同時也不拋棄具象化技巧。這震撼了中國的年輕藝術家們,很多人開始考慮:如果不拋棄學習了那麼多年的藝術技巧,還能掌握一種跟現實主義不一樣的創作方法嗎?顯然,懷斯給他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何多苓1982年的《春風已經甦醒》就受到懷斯作品的影響

安德魯·懷斯的一生引人深思,藝術難道就真的應該隨大流嗎?

在那場喧囂的藝術盛宴中,他成爲了獨特的逆行者。堅守自己所認爲和喜愛的繪畫風格。

在所有人想要去鬧市的中心去繁華的終點,而他卻選擇在家鄉關注眼前的風景,關注最樸實、最純真的風景。

反潮流的他卻在歷史的長河中深深的烙印下自己的名字。

或許這就給了我們答案,藝術從來不是潮流的附隨物。

真正的潮流從來不需要順應和委曲求全,而是需要自己去開創,去引領。

而安德魯·懷斯做到了,他是真正的大師。

轉載自:知物美術館

美育從【藝得學社】開始!

長按識別進入【藝得學社】小程序

8個系列課程,300+視頻,

快速構建藝術審美軟實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