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經典語句摘錄

1. 也許我們並不認爲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2. 運用非暴力溝通聆聽彼此心靈深處的需要, 我們將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際關係。

3. 當我們真誠助人時,我們豐富他人生命的願望得到了滿足。 我們的行爲,是出於由衷的喜悅。

4.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 1-觀察2-感受3.需要4.請求。

5. 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在於對其四個要素的覺察,而不在於使用什麼字眼進行交流。

6. 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它鼓 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使我們情意相通,樂於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溝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際關係,還有人藉助它改進工作。在世界各地,非暴力溝通被用來協調各個層面的爭論和衝突。

7. 比較也是評判的一種形式。

8. 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

9. 認爲某人應當受到懲罰 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

10. 人天生熱愛生命,樂於互助。可是,異化的溝通方式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道德評判就是其中的一種,它將不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惡的。進行比較也是一種評判,它會矇蔽對人對己的愛意。異化的溝通方式還淡化了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爲的責任意識。此外,強人所難也會造成心靈的隔閡。

11. 將觀察和評論混爲一談,人們將傾向於聽到批評,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12. 非暴力溝通不鼓勵絕對化的評論,而主張評論要基於特定時間和環境中的觀察。

13.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14.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將觀察和評論混爲一談,別人就會傾向於聽到批評,並反駁我們。非暴力溝通是動態的語言,不主張絕對化的結論。它提倡在特定的時間和情境中進行觀察,並清楚地描述觀察結果。

15.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通過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彙表,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表達感受,從而使溝通更爲順暢。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此外,非暴力溝通還對錶達具體感受的詞語與陳述想法、評論以及觀點的詞語作了區分。

16. 他人的言行也許和我們的感受有關,但並不是我們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於我們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1)責備自己;2)指責他人;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17. 對他人的指責、批評、評論以及分析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反之,如果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作出積極的迴應。

18.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個人成長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1)“情感的奴隸”——我們認爲自己有義務使他人快樂;(2)"面目可憎"時期——此時,我們拒絕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生活的主人”——我們意識到,雖然我們對自己的意願、感受和行動負有完全的責任,但無法爲他人負責。與此同時,我們還認識到,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19.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是請求。我們告訴人們,爲了改善生活,我們希望他們做什麼。我們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而藉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

20.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爲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

21. 傾聽使我們勇於面對自己的弱點。它還可以幫助我們預防潛在的暴力,使談話生動有趣,並瞭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一次又一次,我見證了,傾聽幫助人們治癒心靈的創傷。

22. 傾聽使我們勇於面對自己的弱點。它還可以幫助我們預防潛在的暴力,使談話生動有趣,並瞭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一次又一次,我見證了,傾聽幫助人們治癒心靈的創傷。 第九章愛目己 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是培養對自己的愛 我們已經瞭解如何使用非暴力溝通來發展友誼,促進家庭和睦,改善工作交流以及推動政治和解。

23. 非暴力溝通的憂傷: 當我們的行爲無法滿足自身的需要, 我們體會着人生的悲哀和內心的渴望。

24. 非暴力溝通自我寬恕: 感到遺憾時, 我們試圖瞭解過去的行爲所要滿足的需要。

25. 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於培育對自己的愛。當我們的表現不完美時,我們可以通過體會憂傷和自我寬恕,來看清個人成長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懲罰。評價自己的行爲時,我們專注於尚未滿足的需要;這樣,我們就不再依賴羞愧、內疚、惱怒或沮喪的心理來尋求改變,而讓愛主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 同

26. 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於培育對自己的愛。當我們的表現不完美時,我們可以通過體會憂傷和自我寬恕,來看清個人成長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懲罰。評價自己的行爲時,我們專注於尚未滿足的需要;這樣,我們就不再依賴羞愧、內疚、惱怒或沮喪的心理來尋求改變,而讓愛主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

27. 在曰常生活中,我們主動根據需要和價值觀來選擇生活。我們的行爲不再是爲了屨行職責、獲得回報、逃避懲罰或避免感到內疚和羞愧。通過深入理解我們行爲的動機,並用“選擇做”來取代“不得不”,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和諧並充滿歡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