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相大世界

每次乘車經過西藏南路、延安東路交叉口時,看到那造型奇特的建築時,總是浮起這樣的想法,什麼時候再進去看看,它就是老上海記憶中最好的“白相”地方—“大世界”。

那天女兒替我們網上報名、付款,現場出示健康碼後我們進入了“大世界”。

一進入大廳,迎面是十二塊的哈哈鏡,它的鏡面有的部分凸鏡,有的部分是凹鏡。人在各面鏡子裏會顯出高矮胖瘦的搞笑身材,每個人看了都會哈哈大笑,故稱作“哈哈鏡”。

大世界以前小時候來過,看了哈哈鏡後,當時心裏還有點害怕,擔心自己照了鏡子後,人就會變成哈哈鏡裏的樣子。

大世界建築的中央是個露天劇場,劇場周圍建有天橋式斜廊,通過斜廊可以走到二、三樓,遊客也可以在斜廊上觀看露天劇場的演出。

精彩的節目往往都按排在露天廣場演出,這次是“中國魅力榜少兒才藝榜展演發佈活動”。

在露天劇場的入口處,樹着當天演出活動的排期,雖然每個樓層均有演出,但都是兒童表演節目和雜技魔術類的,窺一斑而知全豹,二個樓層一逛,知道演出就是這點內容了。

兒時記憶中大世界是最熱鬧了,裏面都是各種曲藝表演:北京的京韻大鼓、揚州評話、蘇州評彈、上海滑稽戲、寧波灘簧、滬劇、錫劇、越劇,還有武術、雜技、口技、相聲、電影等。買了一張門票,這些節目隨便你看。

那個時候母親帶我們來玩,喫的、喝的都是自己家裏帶來。我們喜歡看的是雜技和魔術,母親喜歡看的是戲劇,從下午一直要白相到晚上我們瞌睡來了纔回家。

如今從一樓到四樓,所看到都是些兒童表演及魔術與雜技,外孫女是懂非懂,看得倒是十分投入。

萬花筒是我們小時候的一種玩具,只要往筒眼裏一看,就會出現一朵美麗的“花”樣。將它稍微轉一下,又會出現另一種花的圖案。不斷地轉,圖案也在不斷變化,所以叫“萬花筒”。

這次在大世界裏有個“電子萬花筒”,人一進去,四周會變幻出不同的圖案,令人看得眼花繚亂,小孩子是對此特別好奇,也要去嘗試一下。

在“非遺直播廳”播放的就是以前表演的錄像。樓層的走廊裏掛着一些“關鍵詞”及裝飾,喚起人們對老上海的回憶。

我們兩個小時不到就出來了,大世界給我的感覺就是演出節目貧乏,演員少,觀衆也少,沒有小時候那種喧譁和熱鬧。如果讓我來評價,現在的“大世界”一點也不好白相。

大世界由上海灘的商人黃楚九於1917年創辦,當時十分紅火,可用“日進斗金”來形容。後來黃楚九投資房地產失敗,忽發急病逝世。大世界落入青幫大亨黃金榮的手中。
1954年,上海市文化局接管了大世界,一度改稱人民遊樂場,1956年恢復使用“大世界”之名,“文革”中關閉。1974年改名上海市青年宮,由共青團上海市委管理。此後又曾一度關閉,如今又恢復“大世界”的舊名,對外開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