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哲/陈燮君《时间学》

“时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中西哲学中重要的主题。作为“时间”本身,我是很有兴趣的,引用维基百科的话来说,“哲学家对于时间有两派不同的观点:一派认为时间是宇宙的基本结构,是一个会依序列方式出现的维度,艾萨克·牛顿就对时间有这様的观点,因此也称为“牛顿式的时间”。另一派认为时间不是任何一种已经存在的维度,也不是任何会“流动”的实存物,时间只是一种心智的概念,配合空间和数可以让人类对事件排先后顺序及进行比较。依照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及伊曼努尔·康德的传统,第二派的观点认为空间和时间“本身并不存在,而是我们表达事物方式的产物”。

我们抛开哲学范畴的时间,来看通常说法,时间是事物展开的过程。因为事物的展开,无论是四方发展,还是来回不定回旋,甚至是无条理的发展,都是属于“事物展开”,这个不仅带有时间味道,还带有空间的味道。这些对于“时间”在形而上,以及哲学层面的思索,让人觉得很有趣,感觉好像悟到了什么。也是一番搜索,发现了这本书《时间学》,这本书致力于从学科建设的视角,阐述时间学创立的客观基础,探索时间观发展的历史网络,研究马克思主义时间论和毛泽东时效论,并分别阐述了时差论、模糊时间论、时空一体论、闲暇时间论、时间学的科学方法论等等,构建了一个时间学的体系。同时这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考察时间问题、揭示时间的性质、结构、形态、特点、计算、管理和使用的一般规律,对于强化时间观念、发展时间理论、促进时间运筹,就要有深刻的学科创新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作者:金哲/陈燮君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1992
页数:395
定价:6.15
装帧:精装
ISBN:9787213007859

以上那一大段,是这本书的内容提要。

时间学,至今并没有在各大高校有专门的学科,说真的也没有听说有人在研究它。国外到有一门学科,“Making Space”,一种以研究获得空间能力,并且尝试从历史、战争、艺术、人文等学科角度去揭示空间对这些学科带来的变化。这个学科在国外极为繁复,资料基本在国内是找不到的。

Spatial competence is a central aspect of human adaptation. To understand human cognitive functioning, we must understand how people code the locations of things, how they navigate in the world, and how they represent and mentally manipulate spatial information. Until recently three approaches have dominated thinking about spatial development. Followers of Piaget claim that infants are born without knowledge of space or a conception of permanent objects that occupy space. They develop such knowledge through experience and manipulation of their environment. Nativists suggest that the essential aspects of spatial understanding are innate and that biological maturation of specific brain areas can account for whatever aspects of spatial development are not accounted for at birth. The Vygotskan approach emphasizes the cultural transmission of spatial skills.

Nora Newcombe and Janellen Huttenlocher argue for an interactionist approach to spatial development that incorporates and integrates essential insights of the classic three approaches. They show how biological preparedness interacts with the spatial environment that infants encounter after birth to create spatial development and mature spatial competence. Topics covered include spatial coding during infancy and childhood; the early origins of coding distance in continuous space, of coding location with respect to distal external landmarks, and of hierarchical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on; the mental processes that operate on stored spatial information; spatial information as encoded in models and maps;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as encoded in language.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s discuss their account of spatial development in relation to various approaches to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other domains, including quantitative development, theory of mind,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aking Space”,对于人来说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的学科建设并不是停留在所谓的意识形态研究,或者对已成体系的东西进行颠覆,甚至说,它不是为了有而有,它的存在,是有细分领域的研究,是建立在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之上的。通过对“Making Space”的学习,能让从事各领域的艺术家们,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开拓思路。

作为一名导演从业者,对时间、空间是有极大兴趣的。在我的理论体系中,技术手段的操控是最底层的结构,技术之上就是操控时间与空间。所以就很喜欢去找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来看。非常感谢,金哲、陈燮君两位老师的努力,把这些宝贵的研究资料传承了下来,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你们的研究成果。

本书一共17章,从时间学创生开始讲述了这门学科的创造与诞生的过程,以及它为什么会产生的原因,之后论述了形而上学的时间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时间论,毛泽东的时间理论,主要是讲述了如何提高效率,军事辩证法,注重时效的经济方法和思想工作的开展,那么这一段看标题就能知道在讲什么了。接下来讲瞬时论,比如发动机突然失灵,那么马上捕捉这个时机,让发动机恢复正常,通过描绘、驾驭、捕获、放大来阐述这个瞬时论。主要就是把点滴、碎片化的时间节约来学习……或者是技术手法上的延迟、放慢,被称为放大瞬时。读到这些,我差不多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了,感觉这个角度确实蛮清奇的。围绕“瞬时”这个特点,来进行描述。这个瞬时,我不认为它是时间学的一部分,因为它不是时间导致或者造成的,也不能因为它在源源时间长河中的一段,就把它放入时间学里面吧。

就拿碎片时间来利用这一说法,这个是很主观的看法,我们俗话说“时间像海绵,挤一下就有了”,这种说法是很主观的,它不准确,对于你来说是碎片,对于别人来说就不是。那么这种主观性,主观色彩浓厚的“感觉”,怎么能放入这么一本学科书籍中呢?

接下来的周期论、时间效应论、时差论、模糊时间论、时间反求论都是属于应用层面,对已知的现象进行了归纳综合,但是并没有说明这个现象是怎么来的,因为一旦分析下去,就发现这些现象并不是时间层面的问题……时间变成了一种现象。然而不得不承认,这些归纳总结,做的很好,其实看一下这个,就知道我们平时遇到的那些问题了。但它并不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虽然打的是应用层面,但依旧没有到应用层面。

后面涉及到了时空一体论、时效优化论、闲暇时间论,等等,时效优化的意思就是优化优化在优化,和时间去争取。然后把闲暇时间也归纳出潜能、陶冶、反馈、张弛四种类型,也是厉害。最后的几章就有点不太懂了……好像和时间学没啥关系,但又在硬扯时间学的各种乱飞。

这本书,我个人认为还有意思的是,时空一体论这一章节,总结了一些时空的规律,这个对艺术实践者来说很有帮助,可以指导在文学、电影、音乐等领域的运用,并且开篇就站在了时间和空间的高度论述了一个简单的事情。如捕鱼。书里说用陶罐捕鱼属于时间型,或者在河边垂钓都是时间型。用拖网渔船拉网是空间型。这个论述好像有点意思,摸到了时间空间的高度了,不再停留技术技法层面。但这里没有继续深入下去,甚是可惜。

还有第二章节的时间观史论,大量引用了中国古代关于时间的论述,这个章节的含金量很高,很浓缩,学习哲学要对时间有所了解,直接看这一章节就好了,本书都整理好了,省事。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时间学”,本书在1992年出版,真的是不容易,两位作者花了10多年整理收集归纳总结资料的话,那么这个概念在1980左右就萌发了,真的不得了!两位作者的概念十分超前,早就冥冥之中注定对“时间”有了不一样的解读。然而这本书的成书,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对于“时间学”的定义过于形而上,书中的论述有大量的资料堆叠,对现象学的分析有很多归纳但是缺乏深入以及归根寻因。

这是一本让人一言难尽的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