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我們學佛學道,千萬要丟掉那些神奇、不平凡的觀念


我們學佛學道,千萬要丟掉那些神奇、不平凡的觀念

本文摘錄自 《金剛經說什麼》

《金剛經》第五品的主要中心就是四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金剛經》中提到的四句偈,究竟是哪四句?這是千年來一個大問題,因爲經文中另有四句,最後的結論:“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也是四句。現在第五品首先碰到這四句偈,希望大家研究時要特別注意。現在再回到第五品,佛說不應該以身相見如來。

我們曉得在佛學裏,成佛可以得到三身,就是法身、報身、化身。因此有些廟子塑的佛像,三尊同樣的像排列在一起,代表三身;這是說過去大陸上的大廟子。唐代以後,道教興起,也同樣仿照這個情形排列三清,就是上清、太清、玉清,也是三身,這是談到宗教的情況。其實不論東方西方,一切宗教都有相當程度的互相模仿。

現在我們曉得成佛有三身,清淨是法身,圓滿是報身,千百億形象不同是化身。我們推開佛法的立場不談,專從佛學的觀念來看,法身就是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借用現代的觀念來說,就是一切的能源。報身是所謂的現象,法身是體,所謂不可以身相見如來,就是不要把現象當作本體。至於化身,是他的變化,作用。換句話說,法、報、化三身,拿哲學的觀點來看它,就是體、相、用。宇宙間一切的事物,它本身都有體相用。譬如水是體,水泡了茶,茶是它的相;做了酒,這個酒也是相,不管是酒是茶是冰淇淋,那個水的本身性質是法身,是體;同樣的一滴水,變化各種不同的現象,那是它的用。在理論上,這是我們必須先要了解的法、報、化三身。

在佛法裏講,修持成功的人,禪宗所謂大徹大悟,也就是《金剛經》上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這個悟是悟的什麼呢?是宇宙萬有生命的本體,就是法身,也就是《心經》上所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金剛經》的開經偈所說,“云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也是指法身而言。一念不生全體現,也是指的法身,法身是無相的。

至於圓滿報身,就是修持方面。前面我們也提到佛有三十二種特殊的相,有八十種隨於特殊相所生的隨形好。這個就是說,凡是成就的人,得道的人,父母所生的他這個色身就轉了,這是報身,也是肉身。爲什麼講他是報身呢?一切衆生所有的身體就是報身,一生過得非常舒服,樣樣好,享福一生,是他善報所得的報身。有人很痛苦,很艱難地過這一生,這是他過去生所種的不善之因,招致有這一生的這個報身。至於修道有所成就的人,這個報身就轉了,道家一般的觀念所講祛病延年,長生不老,就是報身轉了。報身修到完全圓滿時,整個的人脫胎換骨,就具備了一切神通。這是非常難得的事情,所以說圓滿報身非常難得。

一般道家所講的修氣、修脈,打通奇經八脈,與密宗所講的修通三脈七輪等,多半側重在修報身開始。一般所講的止觀、唸佛、參禪,多半側重在修法身上着手。至於報身成就了,修到身外有身,這個肉體以外,同時有另一個身存在的,就是化身的作用了。這是法報化三身大致的情況。

普通一般學佛的人,在理論上所走的都是法身路線,密教號稱要三身成就,因爲三身成就的人,學佛纔算真正到家。三身成就另外一個名稱,也叫做即身成就。這個裏頭兩個字不同,即“生”成就,這一生成就、成功了,了了生死,這是即生成就,生命的生。要想即身成就啊,在理論上講,幾乎比這個即生成就還要難,需要所有的戒定慧,所有的修行,去轉化父母所生的這個四大色身。要把色身完全轉化了,才修到即身圓滿成就。

中國西藏的密教,除了供奉釋迦牟尼佛以外,還供奉有蓮花生大士。據說蓮花生大士是釋迦牟尼佛過世八年再來的。他爲顯教教主時,是父母懷胎而生,可是他認爲在宣揚顯教那一生的時候,重要修行的方法沒有講完,所以再轉生而來,成密教的教主並由蓮花化生。

當時南印度一國國王夫婦沒有孩子,很難過,夫婦倆在御花園裏賞蓮花,忽然一朵蓮花中央,長高長大,蓮花苞中跳出來一個小孩,有血也有肉,就是蓮花生。後來他繼承王位爲太子,十八歲成就,肉體常存。過去在西藏,每年有一個護摩法會,是一個宗教儀式。護摩的意思像拜火教一樣,什麼東西都拿來燒,有些婦女自己頭髮都剪了,丟進去燒。大火繼續七天七夜,一般人都圍着火光念蓮花生大士的咒語,往往看到他騎一匹白馬,在火光上走一圈就不見了。

據密教傳說,因爲蓮花生大士是密教的教主,不像前一生走涅槃的路子,所以騎白馬騰空而去。當他親自現身時,永遠是十八歲少年相,沒有變過,偶爾會留一點小鬍子。這個就是說明報身的成就,修成而永遠存在;也就是道家長生不死的觀念,所謂與日月同休,天地同壽,這就是報身圓滿。當然,報身修成了以後,自然有化身,一切神通具足。所以,要修到即身成就,纔算真正學佛圓滿。

我們瞭解了這些理論和說法後,就知道《金剛經》大體上,是着重在見法身。如何見到法身?就是悟道、見道。《金剛經》是般若的部分,所謂般若是側重於證得實相般若,就是生命萬有無始以來的本體。報身、化身則是屬於境界般若,所以佛提出來,不可以身相見如來。《金剛經》這裏所講的如來,就是與一切衆生共同的生命的本來,生命的本體。所以說,我們有信仰,有虔誠是可以的,但是過分着相是不可以的,不但學佛不可以,任何一個宗教,都不可以着相。

以我個人的經驗,執着身相的人非常多。過分着相的人,在醫學上叫做宗教心理病,沒有辦法治療。不僅是佛教方面這類人多,所有的宗教,都有信徒並不追求教理,只是盲目地信仰,變成宗教心理病。佛法裏一句話,就是太着相。所以《金剛經》翻譯成“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就是說是智慧的成就,不着相,不能以身相見如來就是這個意思。

很多人學禪,做各種工夫,常問:這個境界好不好?這種現象怎麼樣?千萬注意一個要點,“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今天修行打坐這個境界很好,但是你要曉得,你不用功不打坐,那個境界就不好了,可見這不是道。假如盤腿道就來了,不盤腿它就變去了,這叫做修腿,不叫做修道;盤腿就有叫做得腿,那不叫得道。所以借用《中庸》一句話,“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也就是《心經》告訴我們,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道理,並不因爲你去修就多一點;也並不因爲你不去修就少了一點。如果是修它就多,不修就少,那就是有增有減了,不是道體的道理。道體是不可以身相見的,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說假使前面看到一個佛好不好呢?根據《金剛經》的道理,你們可以想一想,如果你真看見一個佛站在前面,勸你趕快去檢查眼睛,一定有毛病了。也有些人或者聽到什麼聲音,或者心裏有一個特殊的靈感,一般人就去玩這個靈感了。你千萬注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上菩提是非常平實的;古德告訴我們,道在平常日用間。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絕對是平常的,最高明的東西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平凡,纔是最高明的。做人也是這樣,最高明的人,也最平凡,平凡到極點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老子也說過“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極點時是非常平實的。

人常常自命不凡,但那是自命啊!是自己認爲自己不凡而已。要真正到達最平凡處,你纔會體會到最高的。我常常說笑話,世界上有兩個蘋果成了人類的文化:拿西方的文化來講,一個蘋果被亞當和夏娃喫掉了,所以造出人類的歷史來;另有一個蘋果被牛頓看見了,於是把世界的文明變了一下。

其實我們北方的蘋果,我覺得比美國、日本的蘋果都好喫,我們世世代代喫蘋果,也沒有發現地心有吸力,忽然被牛頓看到了蘋果落地,而發現了地心引力。蘋果很平凡,年年落地,有一個人卻在平常的道理裏頭,找出了一個不平常。譬如水蒸氣很平常,燒開水,煮飯,都有蒸汽,但是瓦特卻發明了蒸汽機。一切的事物,同一理由,在最平凡之中,就有不平凡了。

所以我們學佛學道,千萬要丟掉那些神奇、不平凡的觀念。能到達人生最平凡之處,你可以學佛了,也知道佛了。換句話說,你可以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但佛不可以得,人世間一切相也不着了。隨時不着相,就可以見到如來,見到自己自性的法身。

這是第五品的結論,非常重要,尤其對我們平常修持的人特別重要。關於第五品如理實見,我當時給它的偈語,現在還是向大家報告一下。所謂理,就是法身,形而上道就是理,報身是事,報身與化身都是事。理是哲學性的,事是功夫的,修證的,是科學性的,所以“如理實見”是見法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