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識:閱讀理解能力,是最基礎的能力

相約讀書打卡第488天,我是來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讀書內容是劉媛媛的《精準努力——劉媛媛的逆襲課》第六章《學習篇》第一節|背景知識:閱讀理解能力,是最基礎的能力

本章宗旨:別讓你深度思考的能力被毀掉或者丟失。

到底學什麼更能滋養一個人的成長呢?

作者回溯自己這短短20多年的人生,立身所憑的能力是理解和表達。

懂得快——別人一說我就能理解;表達方面有優勢——不算能言善辯,但是表達還算清晰。

而這些能力來源於一件事——閱讀。

作者給孩子的選擇:

1.給孩子一座圖書館,讓他擁有大量的閱讀基礎。

2.帶孩子去聽各種專家,學者,明星,企業家,甚至一個有着特別生活經驗的普通人的講座。

3.送他去世界各地去看發生在我們生存的星球上的各種人的故事。

郝景芳曾寫過:現實中的教育系統,負擔的第一項功能往往並不是培養,而是選拔。

選拔實際上並不涉及教育理念,而是一種資源分配。

爲了杜絕徇私舞弊,最好是清清楚楚的數字標準;

而爲了獲得數字標準,最好是有標準答案的題目。

以“培養”爲目標的教育,期望每個孩子擁有適合自己心靈的成長環境;

以“選拔”爲目標的教育,期望用可操作的手段挑出排名最靠前的孩子。

孩子們在上學期間基本上都沒有被“培養”過,這就是我們高中一畢業就會迷茫的原因,比迷茫更可怕的是有些學習成績不好,並且其他什麼也沒學的孩子,等於帶着一個幾乎本能的大腦,面對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複雜世界。

複雜的真實世界裏需要的是什麼?

需要的是洞察和理解的能力,是分析和思辨的能力,是表達和影響的能力,是創造和協調的能力。而這些東酉學校幾乎沒有教過,如果不想成爲一個上過學的白癡,就要自學。

當一個人學習的越多,學習能力就越強。

一個人的學習速度和學習能力的強弱,其實取決於他過去學習的東西,取決於他過去積累了多少,記憶了多少。而我們大腦當中積累和儲存的知識可以成爲“背景知識”。

如果要做到真正理解一句話,就需要知道這句話沒有明確給出的背景信息。

有背景知識和沒有背景知識人,對一些話的內容和程度理解不一樣。

信息被呈現的時候,本身就是跳躍性的,如果背景知識不充足,理解能力則會不到位,就會覺得深奧和艱澀。

長期下去,就失去了深度閱讀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只能去看朋友圈裏的雞湯故事和僞科學的文章,因爲理解那些內容只需要基本的生活經驗,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背景知識。

只上過小學的同學和上過大學的同學,頭腦靈活度不同。原因就是後者見的世面多,讀的書多,大腦中儲存的背景知識多,理解能力就更好了。

大腦靈不靈,取決於他大腦裏儲存的東西夠不夠。如果你說一句話,對方在大腦中根本調不出任何有用的東西去幫助他理解,就是不靈。

多讀書是獲取背景知識最快捷的方式之一,不用親身經歷,不用總和人親自溝通,就可以讓自己的大腦迅速豐富起來。

馬文·科林斯始終都認爲,無論一個人以後做什麼,只有擁有閱讀和表達能力才能適應工作,並且做得更出色。

背景知識增多的好處,不只是閱讀理解方面,當你積累了足夠多的背景知識之後,你的記憶能力和表達能力會提高。

死記硬背一個孤立的知識點,很快就會忘記。所以背景知識的多少嚴重影響你的學習效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