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梭羅《瓦爾登湖》記

一、梭羅

本書作者,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一個法國血統的美國人,45歲病世,自然主義者,作家,哲學家。他16歲就進入哈佛學習,思想深受愛默生影響,提倡迴歸自然本心,他同時還是一個改革家,反對奴隸制,反對對外侵略,具有鮮明的個性。

二、《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是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形式散文集,描繪了他兩年多獨居時間裏的所見、所聞和所思。要想真正瞭解這本書和了解作者梭羅,一定要知道作者寫書的那個年代的基本背景。

書寫在19世紀上半葉的美國,當時正處於由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轉型的初始階段。蓬勃發展的工業和商業,造成了社會大衆普遍的拜金主義思想和享樂主義思想,也刺激着人們對財富和金錢的無限制追逐,爲過上更好的物質生活而整日忙碌着,爲了達到這個目標可以不顧一切。整個社會瘋狂、貪婪、過度的拉取、霸佔有限的自然資源,大面積的森林隨之消失,大機器的轟鳴聲隨處可聞,而鳥兒的歌聲卻很難尋覓。人們無限制的向大自然索取,使得整個自然生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與污染,而且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也變得岌岌可危。

這本書就是誕生於那個背景下,可以說是“梭羅和他的湖”,也可以說是“時代下的梭羅”。

1854年初發表時並沒有受到大衆的喜愛,反而受到了很多冷落和譏評。當時社會背景下他的想法有些“另類”,現在回過頭看是一種超前,好的文學作品往往都是這樣,最終都會被時間淘出來。

三、內容刨析

全書一共18篇散文,結構上按季節規律匯聚成集,從夏天寫到冬天,再進入春天。

書的開頭是《沉思錄》譯者何懷宏寫的序,對書的內容和作者背景都作了詳細深入的刨析,建議讀者讀完全書後再來讀序。

書圍繞梭羅在瓦爾登湖2年的生活來寫,如:如何蓋個房子,如何解決喫飯問題,如何解決溫暖問題等等,餘下的時間會用來觀察周邊一切,描寫自然變化,和記錄生活中的每一個人物故事。同時,描述獨居生命面臨的心理——孤獨、寂寞,在章節“孤獨”和“來客”專門講述這幾點。

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野外生存指南,梭羅用實踐說明在野外生活需要什麼及難度如何,如:種地、釣魚、摘野果子、偶爾還捕獵等,同時還教大自然的生存法則。這個有點像食物鏈頂尖的男人——“貝爺”。

書正文第一篇“節儉”和第二篇“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梭羅對生活態度的描述,講述他理解下的生活,一種嚮往的生活。這兩篇建議細讀,最好讀上2-3遍,外加最後一篇“結束語”,這三篇讀完基本可以說“梭羅和他的湖”你懂了。

四、讀後小結

瓦爾登湖的梭羅像個隱士,是一個28歲熱血青年的大膽嘗試。

讀完全書,回顧封面的一句話,“爲生活 做減法 爲思想 做加法”,能體會到這句評價十分貼切,沒有絲毫誇張放大,非常客觀。梭羅兩年的野外獨居實踐經歷告訴世人,在生活上真的沒有那麼難!這個“難”是人自身的慾望堆積成的,如果把他們都剔除掉,迴歸生活的本質,也許“幸福”會那麼自然。

這種高度理想下的低物質需求生活,確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因爲“世俗”在影響羣體個體,梭羅在書中也簡單提到了。這種迴歸大自然的生活方式,同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也是矛盾的,但可以確定,對現代鋼精混凝土下人們的生活有着極大的思考價值,既是一種諷刺,也是一種誘惑。

書最後一篇:“結束語”,可以明顯感受到梭羅爲人真誠坦然的性格特性,不避俗世,大膽的說“不”。這不單單是勇氣這麼簡單,同時還得說的明白,不然可能會被“歧義”淹死。其中有幾句話我特別認同,“只有在某些少見的巧合下,所想,所說,所做的纔是好的”,“讓每一個人都管好自己的事情,努力成爲他應該成爲的人”。

對自然環境及其中的生活,梭羅細緻入微的觀察讓人欽佩,瓦爾登湖的一年四季都被他寫活了,不單單是擬人化的效果,這個瓦爾登湖也是梭羅本人一種體現,即是第一視角也是第三視角。這說明了梭羅文學水平是十分高超的,相對於我這第三人稱手法,真是巨人和螞蟻。

梭羅超脫世俗的生活實驗(1845~1847年),十分另我向往,也相信另很多人嚮往,150多年後的現代人很難有這樣機會去探索。將來有機會我一定要去體驗一番,相信比戶外徒步能更加深入感受大自然,更貼近生命的意義。人,一定要經常去戶外走走看看,城市生活容易讓人忘記“生物”這個角色,要多去感受自然感受生命真諦。當你在宏偉的高山下時,會忽然明白自己太渺小了,人類幾十年壽命太短暫了,要懂得珍惜。

書中能感受梭羅對中國是貶低的,起碼沒有讚揚的意思。回看歷史在1845年那個時代,正是西方列強打開封建的晚清大門,大肆侵略中國的年代(鴉片戰爭爆發)。那個年代的西方看東方,如梭羅這樣心理的不會是少數人,其實能理解,就像高維看低維一樣。

瓦爾登湖,我想去看看,有機會的話。不過,估計已經是個遊客景點!

五、推薦點

書的故事背景是發生在美國,環境與認知都是與中國不同,所以翻譯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這本書翻譯人是王家湘,就如他自己說的一樣,最大程度保留了作者寫作和語言的風格,沒有爲求“易讀性”而改動原文的章節段落,也沒有爲求“可讀性”而添枝加葉。

五星推薦,一次紀實文學,寫自然生活;一次思想超脫,評生活意義。

現代人真應該多看看這樣的書,給生活做做減法,在慢中沉澱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