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負面情緒的利器:正面解讀那些遇到的人和事


文字 | 若水

圖片 | lucy

來源 | 禪喜chanxiforever



很久沒有寫東西了,最近主要在密集學習充電, 在準備一些考試,時間比較少;另外一方面,雖然也有接少量諮詢,傾聽別人的故事,但限於保密等原因,沒有寫出來。 當然,寫作是不該停止的,這是與自己對話的方式,所以拉拉雜雜也還是要堅持偶爾寫寫。


最近和周圍人接觸的互動中發現,對一個事情作正向解讀,把一個事情把別人想得陽光,是很重要的事情,也是那些陽光人士的普遍特質。 我是撞了很多南牆,才明白了這一點。



記得跟孩子爸爸溝通的時候,每當我陳述一個事情,當我往負面講時,他總是會給我扳回來,講事情的另一面,說別人未必如此對我不好。


當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往往是不太接受別人的這種說法的——覺得別人沒法跟我的情緒共情,不理解自己,不願意站在我這邊等等。 但日子久了,我發現其實他纔是苦口婆心的那一個——他一遍一遍,正在重塑我的思維模式。


學心理學的朋友都知道,心理學上有ABC理論,學者埃利斯提出來的,簡單說就是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有一個情緒和行爲的結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但實際上前者不是後者的直接原因,引起C的直接原因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 再簡單一些說就是,我們的認知和信念纔是那個需要深扒的原因。


那調整我們的認知和信念,有很多方法,看書學習是一種,聽別人勸也是一種——無論哪一種,其實都需要在實踐中一點點地磨鍊的,沒有那麼容易。


最近,也接觸很多諮詢師同行,我發現其實良好的學術訓練對於他們改變那些錯誤的認知,是很有幫助的。 我還發現,基本上他們比較習慣對一個事情作正向解讀,而不是負向推定,這樣的結果就是不自己走到死衚衕,比較容易開心起來,也從而能夠帶給別人開心。


最近還發現,內心的躁動是經常容易發生的事情。有一次回放我自己接受來電者諮詢的聲音,發現是有些着急的狀態,告訴自己要慢一點,一點點忙慢下來。 平復躁動的方式,其實冥想和打坐是很好的方式。不過自己堅持得不夠好。


有時候事情多,沒有時間,只是閉上眼睛,放鬆身心幾分鐘,其實也很受益,直接的表現就是舌底生津。偶爾大家累的時候,也可以試一試。


晚上,繼續翻《禪者的初心》,裏面的話,讓人明白很多。



試着摘抄幾段。 “當有什麼東西埂在你的意識裏頭時,你就無法獲得真正的從容自若。獲得完全的從容自若的,最好的方式是忘掉一切。這樣的話,你的心就會變得靜謐、寬廣而清明地以事物的本然面貌觀看它們,不費一絲力氣”。


當然,作者並不主張我們去刻意停止心念或超出意識活動之外,而是主張“讓一切如實呈現自身,那麼,雜念就不會在心裏久留,而最後也會得到一顆清明且空蕩蕩的心”。


“如果對付虛妄,我們就會捲入虛妄之中”。


看到這些,其實自己糾結的事情,或者我傾聽別人的糾結的事情,似乎都有了答案呢。 如果,我們果然能夠看到念頭的虛妄,不追隨他們陷入念頭的泥沼之中,應該就會開心很多吧? 結結實實的痛苦,其實,真的不必如此沉重。



最近,又要準備新的考試了,很多資料和書,很燒腦,有時候也會焦慮,我試着看到焦慮的深處,其實真的就是以前老師說的“患得患失的心”。


可否放下那些期待,那些擔心,那些貪求,而只是在每個當下把事情好好完成,那應該無論做啥,都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吧。


這樣一想,盡人事,聽天命其實真的是很高級的認知方式,而不是阿Q,我們只能兢兢業業,充滿熱情,又時時放下,纔會真的讓生命靈動起來,纔會讓心靈多姿多彩呢,加油自己,加油,每個可愛的你們~我們一起共勉!


文字作者:若水 北大社會學碩士,11年報社記者編輯經歷,心理諮詢師成長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