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蘇辛:不要把焦慮和不滿轉嫁到外界,接受不完美的父母和自己

歡迎關注“千百渡徐”一起熱愛生活一起成長

有幸在讀書羣聽到青年女作家蘇辛的線上分享之後,第一個感覺就是,她非常真實。內心足夠強大,讓內心直面世界,直面大衆。一般人的心理,大家都有一種家醜不可外揚的心理。

在她這裏,很坦然,娓娓道來好像是鄰居的故事一樣。她的原生家庭並不是很幸福。生長在河南的一個小村子裏,普通的出生並沒有給她帶來很多幸運。

尤其是父母,由於各自原生家庭背景不同綜合的因素,他們結合在一起後,矛盾衝突頻現,幾乎天天都要吵架。

在她四年級的時候,再一次看到父母冷冰冰的爭吵之後,她突然有了一種巴不得父母離婚的想法。由此可見,父母的不和諧,關係不好,給小孩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影響。

而命運最沒有眷顧她的是,小的時候得了小兒麻痹症,從此有一條腿落下了殘疾。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她漸漸長大,那她是怎樣逆襲成爲一個暢銷書作家和獨立的出版人呢?她的新書《度光陰的人》在噹噹暢銷榜排第9名。

她分享了三個自己的心路歷程,或許我們的人生也會遇到這些困惑,從中得到釋懷並治癒。

01爲什麼我們難以理解自己的父母?

父母的決定直接影響着我們的人生或者說是利益。在小的時候父母就是我們耐以生存的依靠對象。他們的言行,思想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們目前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人人都希望擁有着前瞻思想的父母,富有並和諧的家庭環境,事實上這只是個理想。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

比如蘇辛上高中的時候,她很想去學習畫畫。但是父親非常反對,在當時的農村他的父親有着很務實的思想。學畫畫能養活自己嗎?能當畫家嗎?他認爲學這個喫不飽肚子,不實用。沒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她也就沒能如願。

其實想一下,在她的父母那個年代,大部分人都抱着同樣的想法 ,這和當時他們生長的社會環境和背景有關係。父母可能經歷過缺衣少糧的年代,認爲兒女將來能喫上好飯就比他們強。當時的蘇辛是不能理解的。

父母也不是萬能的,他們也有自己年代和思想的侷限性。不光是我們普通人,美學大師蔣勳在講孤獨這個問題時,提到他的父母,也存在不理解父母的問題。

他們家搬到臺灣後,兄弟姐妹比較多,當時經濟也不算好。他和哥哥弟弟共住一個房間,一起睡覺,一起寫作業。直到大學,條件好了一些,纔有了自己單獨的房間。

他喜歡獨處的時間,自己躲在房間做喜歡的事情。可是母親總是來打擾,他就很煩。雖然他知道母親是愛他的,總來問他要不要喫這個,喝那個的 。

但是當時的他就是覺得母親沒有界限感,沒有尊重他。他認爲再親密的關係都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而在父母的思想裏 ,關心孩子,愛孩子是最天經地義的事情。

02如何學會理解並接受父母?

每個時代都有當時認知的侷限性。蘇辛長大後,離開家庭,開始自己生活。當遠離後,拉開了心理上,以及物理上的距離,她開始換位思考。

父母一輩子生活在那個小地方,農村可利用的資源很少,沒有讀很多的書,看問題比較狹隘。如果他們不是生養你的人,只是陌生人,或者是朋友,就不會怪他們。她開始理解父母,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

尤其是父親過世後,她大徹大悟,體會到與其對抗不如好好對待。愛不等於理解,不理解並不妨礙愛。

有一個讀者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他的父親小時候成績很好,本來有機會上大學的。但是由於父母沒有他認爲的那樣努力找關係,致使他沒有再繼續讀書,在家做農民。因此他對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雖然很孝順,但是很少叫母親。

作家蘇辛的話一語中的。她說,如果這位父親現在有一些成績的話,心態會完全改變,就會減少怨恨。

社會變化很快,很多人跟不上步伐,開始心浮氣躁。焦慮會放大自己的不如意,於是就會把自己沒有實現的抱負或者目標的沮喪,轉嫁到外界。比如父母的身上。認爲父母耽誤了自己的前程,纔會出現這種結果。

其實就算當時父母去找關係,也不一定能上。還有你當時上了學,就一定是你想象中的飛黃騰達嗎?認爲父母就一定要滿足自己的訴求,對自己提供幫助。父母不可能按照兒女自己的意願來發展,他們有着當時的認知侷限和能力侷限。

讓這個父親欣慰的是,他自己沒有達成的願望,促使他很努力培養自己的下一代,兩個兒女如願都讀了大學。自己的那一代已經過去,當時的自己也無法改變 ,但是自己做父母的時候可以不留遺憾。

03理解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有限性 。我們要做的是肯定自己的獨特性,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自己的處境。

蘇辛有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她說理解和接受世界個體存在的差異性。有了溫度的差異,纔有風,有了不同的個體,世界才豐富。水也有它的侷限性,正因爲此,有了岸纔有江、河、海,沒有岸的限制就成了洪水。

蟲選擇了多足,就沒有了另一種選擇的可能性。人也有肢體的限制,總之,超過這個限就會有下一個限的存在。

其實人對物質最本質的追求很少。比如孔子就誇過自己的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身居陋巷,依然樂此不疲地學習。

現代人對物質瘋狂地追求最主要的是在滿足自己的慾望、貪婪、虛榮心以及渴望外界的認可。

作家周國平在書裏寫道: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個人的天性中都藏着大自然賦予的創造力。在茫茫宇宙間,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機會,都是一個獨一無二、不可重複的存在。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來。你的人生是否有意義,衡量的標準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對人生意義的獨特領悟和堅守,從而使你的自我閃現出個性的光環。

王爾德說,做你自己,因爲別人已經有人做了。

每個人成爲我們自己,在自己的人生舞臺上盡力綻放自己的色彩。這個世界我來過 ,停留過,就很好。

作家蘇辛靠着自己的努力,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跳出了屬於自己的最華麗的舞蹈。爲我們做出了榜樣,成爲自己,纔是最美麗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千百渡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