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基石:作为人,何谓正确

文/啸谷

读完稻盛和夫先生的新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脑海里始终回响起一句话:作为人,何谓正确。

我在企业工作这些年,接触稻盛和夫先生最多的就是他的“阿米巴经营”,还曾花大价钱参加过国内某机构的专题培训班,似乎所有中国老板都对这种经营模式感兴趣:

人人成为经营者,划小核算单元,内部交易等等。

然而几年下来,我问很多推行过阿米巴模式的老板,几乎没有一家能成功。我曾和一些咨询机构的老师探讨原因,结论是一致的:

阿米巴模式的成功是建立在稻盛和夫先生经营哲学的基础之上,在未完全理解和推行稻盛经营哲学前,只是引入阿米巴的形式,失败几乎是一种必然。

有道无术,术尚可寻,有术无道,止于术。

稻盛经营哲学的核心是: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便是“道”,适用于企业和个人。《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和他的《活法》、《干法》类似,讲的都是哲学思想。

网络上对稻盛哲学思想的评价有两种极端:

一种奉其为瑰宝,另一种弃之如粪土。

这也能够理解,古今中外的所有哲学思想都不可能获得所有人认可。

在我看来,稻盛哲学思想是建立在中国传统的儒、释、道哲学及阳明心学的基础上并一脉相承的,《心》这本书中做了很好的诠释。

道家经典《黄帝阴符经》中有句话: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意思是天对世间万物都没有偏私,阳光雨露,皆予普施,但对领悟了“天道”的人又存在很大的偏私,顺应并遵从“天道”,便无所不成。

稻盛和夫先生也反复强调“真我”和“宇宙之心”的合一,表达的也是此意,引申开来,如何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其途径只有一个:

就是用“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判断基准去判断人生中的一切问题。

在具体方法上,有以下几点:

1、把是非善恶作为一切判断和行动的基准,而不是利害得失。

2、磨练心性,为他人尽力。

人生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内心吸引而来,只有心怀“利他”之心,才能吸引真、善、美的力量为我所用,这种力量是无穷的。

3、乐于感谢,能消“恶业”。

不管是好是坏,都要感谢。佛家讲因果,我们生命中出现的所有“果”,都是因为之前自己种下的“因”,所以,当“果”出现的时候,好的自然该感谢,坏的是消了“恶因”,同样也要感谢。

4、把谦虚作为幸福人生的护身符。

书中说培育感谢之心的源泉,度过美好人生的根本,就是谦虚之心。人们要明白,自己拥有的才能和能力,绝不是自己的私有物,那不过是偶然被赐予的,应该为世人和社会所用。

《易》六十四卦,只有谦卦六爻皆吉,同样说明了谦虚的重要性。

5、全身心投入眼前应做的工作。

也就是“精进”,在这个瞬间极度认真、极度专注,让心灵处于纯粹的状态,便能触及“宇宙真理”和事物的本质。

作者用自己八十多年来经历的很多事情进行了说明。

6、不与心术不正的人交往,遇到这样的人便远离他,不与他发生关系。

7、用成长去抵消宇宙中的另一种力量。

作者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两种力量,一种是成长发展的能量,不停地推动一切事物进化发展;另一种是保持和谐的能量,避免事物变得太过庞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精进”的同时保持“节制”,利用好两种力量。

这和“熵减”哲学遥相呼应。

8、贯彻正道,绝不放弃。

所谓正道,就是要正直、不骗人、关爱他人等等,贯彻正道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强大的意志,如果困难是纸糊的,捅破便可,如果是一面石壁,我们便攀爬过去。

无论做人还是经营企业,都要以“正道”为原点。

9、培育美好心根。

心根即一个人的品性,作者认为人性并非本善,所以要后天培养。他在企业中选择下任领导者时,不把能力作为标准,而把是否善良、谦虚、勤奋作为标准。心的根基好了,人和他所带领的组织才会好。

稻盛和夫先生把人生的至高境界归纳为“开悟”二字:

如果一心一意磨练心灵,让它成为真我本身的意识,我们就能瞬间理解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即为开悟。

到达了这个境界,这个世界的一切真理,就会在眼前清晰地呈现,同时,就能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现实。

这本书的译者曹岫云在序言中把稻盛和夫的哲学思想称为“稻盛心学”,稻盛和夫先生经过一生的努力,其哲学思想已成体系,用老先生的话说:

人生其实是非常单纯的东西。以利他之心为基础,在每天的生活中,尽可能地不断努力,幸福的人生就一定会到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