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不如做饭”,高中家长群叫苦不迭,一位爸爸这样说,令众人服气!

因孩子中考,参加了我们这届的一个家长群,凡有点大事小情发生,大家总是在群里议论,不时共享个资料有时候问个信息,有时拼个课,还真起到一些作用。

前段时间发生的学生跳楼事件,家长们感概这几天都不敢跟孩子大声;上周又发生了重点高中学生弑母的恶性事件,群里的氛围更阴郁了,好几天都没人说话。

眼看着期中考试过了,开始讨论成绩了,又不知从哪飘来的几家重点校的均分,群里开始热议:

“我们家数学没考好有没有好的补习老师推荐?”

“我们学校晚自习二节就放了,别人家揪到11点!这样不行呀!”

@#$$%%……

现场的焦虑值,直接爆棚!

正在这时,一位爸爸发声了:

 “大家不要把来源不实的信息传来传去了,内因才是根本,与其津津乐道其他学校的均分排名,盯着别人的晚自习时间,不如讨论明天给孩子做什么好吃的!”

“今后,我们的孩子在社会上总会有自己的位置,无论开车坐车走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高中三年,就像熬太久的咖啡,学生苦,家长也苦,聪明的家长懂得给自己和孩子提供这苦中的“伴侣和糖”; 高中难、学生难家长也难。

可是,焦虑只会给一家人增添加压力,正如这位爸爸说的,与其焦虑,不如做饭!


一、高中生的年龄特点,注定不能像小学和初中那样事事安排、件件干预。

高中的孩子,一般年龄在16-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少年义气的时候,正在追求着独立自主,成长着他们宝贵的独立人格,这也正是父母要珍惜的。

而这时父母的焦虑无处安放,往往会转化为对孩子的干预和紧逼盯人,反而会招致他们的逆反心理。

那个被孩子弑杀的母亲,何尝不是一位处处严格要求的虎妈,正因为在对高中孩子教育过程中,长期强硬的说教、责骂,而孩子又一样的个性强硬,导致关系恶劣,最终走向极端。

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不具体普遍性,但也是能够说明问题的。

二、高中生的成长冲动和家长的焦虑是一对很难相处的冲突

家长也都年轻过,听过年轻气盛这句话,这时候能做的,是少说话,多做饭!在爱里长起来的孩子,差不到哪去。

不是说家长就不要再对孩子进行管教,而是因为高中生的特点。学业压力,来自同学竞争,老师期望的压力已经让孩子不胜负荷。

回到家里,家长更应该做的是给予片刻的释放孩子的压力,和引导朝向正向的方向。

如果压力之下还他加压,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不是压力容器,相反“青春期”似乎总是和叛逆、对抗、情绪化、冲动联系在一起,就象孩子们喜欢的那首歌:易燃易爆炸。

樊登读书会介绍过樊登老师的一本书:《陪孩子终身成长》播放量达2200万。


其中说到过: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如果你使劲特别大,感觉特别累,孩子也特别痛苦,那么一定是因为方法错了。


家长们对孩子成长所投注的焦虑,来源于我们人类千万年形成的本能。

一个人必须有焦虑感,才能在生活中,注意安全,小心走路。这个东西是保护人类从原始人,进化到现代人的“护身符”。

我们在现代社会来自外界的生存威胁变少了,然后一代一代留存下来的都是焦虑感爆表的“优秀”基因。

那么,我们那边多的焦虑情绪无处安放的结果就是,我们关心谁,就为谁焦虑。


然而,我们也知道,单纯的焦虑不但不能帮助我们按下开关就让孩子考上大学,反而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把青春期的孩子推到另一个方向。

三、家长的焦虑无处安放,那么可以这样做!

美国有一本占据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7年之久的书,很多人都知道,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其中有一个理论:关注圈和影响圈

“关注圈”是指我们日常所关注的事情,如健康、家庭、事业、环境、时事、新闻、娱乐、八卦等等。

而“影响圈”则是在我们的“关注圈”之内、个人能力所能影响的事情。

同样的,在和孩子一起应对高考这件事上,我们做为家长,要分清关注圈和影响圈,把无处安放的焦虑,投入到自己能够做好,对孩子有益的事情上。

第一、比如做饭。

作为一个只会蒸鸡蛋的手残党,强烈推荐下厨房APP。

感恩下厨房,很直白的用原料搜,能搜出牛肉的各种炖炒煎的菜谱,虾的快捷抽沙线的方法和各种口味的做法;搜学生营养早餐,晚间滋补汤水,快手菜,甜点,想怎么搜都行。

再不会做饭的爸爸妈妈,只要真想把你家的高中生“喂养”好,一定能找到好的“配方”.

就连我,做了三个月饭以后,初中老师见到我们家孩子,都说长胖了。

要知道到,高中就是消耗战,多几斤肉打底,都比别人耗得起。而大量的脑力消耗更是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补充。

懂得营养,花心思做饭,才能为孩子提供脑力和体力的强大后勤。

更重要的是,通过一顿顿的美味营养的饭菜,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无保留的爱,滋养的,是孩子的乐观和坚持。

第二,高考有关的信息的掌握

当然,并不是说高中生的父母只能关注孩子的吃饭问题,这只是最基本的解决孩子的需要和家长的焦虑投射的平衡。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提前了解高考志愿的填报规则,不能等到高考成绩出来了要填志愿了,才发现有那么多讲究。

有人说高考的志愿填报的重要性是:七分成绩,三分填报。

拿着孩子的分数,对着几百个学校和几万个专业的排列组合,在短短的几天填报时间里临时报佛脚,那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

只有平时了解孩子的兴趣,结合各次模考所处的位次,提前了解孩子可能合适的院校和专业,到了报考的临门一脚,才能最好的发挥孩子的高考成绩,录取到最适合的院校和专业。让孩子十几年的努力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

第三 家长的自我提升和个人成长

高中了,很多孩子跟家长沟通的少,除了青春期的叛逆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高中的孩子,学习的知识和眼界都比小学初中提升了很多,接触的高中老师也更加的专业和高素质,很多高中老师都是本科或者硕士学历。

高中的同学来自全市,往往是各初中校的佼佼者,各有各的优秀和擅长的领域。

一个人的教育程度,对他的谈吐和处事方式,大概率是有影响的,而孩子跟高中老师同学接触后,往往会更加信服老师,眼界更加开阔。

家长当中当然不乏受过高等教育者,但毕竟是少数,而且一些是从事其他行业的,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方面往往并不擅长。

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还在原地踏步,社会在不断进步,学习永无止境,家长如果只满足于看看电视,不接受新事物,在孩子看来什么都不懂,他又怎么会愿意跟你交流。

而且,作为一个个体,我们也有自己的成长过程,也有自己年少时的梦想,因为各种原因有的搁置、有的放弃。

而在现在这个个性多元的社会,我们也可以拿起自己搁置的兴趣,钻研深耕,不图成名成家,至少可以让孩子看到,家长也是可以很有趣的。

也是可以积极学习、为自己的热爱付出。这对孩子也是一种陪伴和激励。

高中的这杯熬久了的“咖啡”很苦,家长们如果懂得为它加入“伴侣和糖”,也许,这段时光,会过得有滋味一些。

多年以后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回顾起来,会更怀念那些奋斗着,熬并快乐着的日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