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的價值

威爾·鮑溫的《不抱怨的世界》一書曾風靡一時,儘管平時很少會對人對事心生抱怨,但那個提醒自己不抱怨的紫色手環我也曾經帶了很久,彷彿是一種時尚。


書中的金句還記憶猶新:抱怨是在講述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


現在想來,那時候的我或許是還未曾真正經歷生活,成年人的世界怎麼能少了幾件值得抱怨的事呢?


一天,我們閨蜜三人小聚。


一坐下,閨蜜A就開始感慨,現在時間實在不夠用。每天下班後都要輔導上小學的大寶的作業,還要專心陪伴剛滿週歲的二寶。說到這裏,忍不住家長裏短一起陳述。


閨蜜K也接過話茬,從孩子上學開始一一傾吐了一番。


被氛圍感染,我也忍不住吐槽了一些工作細碎小事,彷彿沒有煩惱就不配參與對話一般。


說着說着,閨蜜A突然要求打住,說,咱們換個話題吧,如果這樣下去,今天我們的相聚將是多麼灰色啊!


說的也是,說好了每月一次的閨蜜小聚,爲的就是彼此充電,怎麼能成了“吐槽大會”呢?


在A的提醒下,我們都覺察到那些負面情緒,已經客觀存在的問題,它們不是煩惱的來源,它們是生活本身。我們的每一天不就是在這些問題裏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嗎?


無獨有偶,在一個忙碌的下午被一堆工作瑣事纏身,急需一個情緒的出口。


我在閨蜜羣裏打了兩行字,準備訴說一下煩亂的心情。我看着那兩行字,忽然詫異自己的行爲。


我想訴說一個情緒,還是希望得到一個解決忙亂方案?


想到這裏,隨即又刪除了剛剛打出的兩行文字。但這兩行字讓我更清楚地覺察到了自己的情緒。


我忽然意識到抱怨的“價值”,在我開始抱怨的時候,也就是打出那兩行被刪除的字的時候,抱怨的過程幫我理清了頭緒,並開始審慎當下的狀態,從而平靜下來。


《與神對話》的作者尼爾·唐納德·沃爾什,因爲經歷突然的車禍和失敗的婚姻使他跌到了人生的谷底,快要50歲時,不得不過着餐風宿露、以撿易拉罐維生的日子。他因爲憤怒給神寫了一封信,沒想到竟得到了回答,然後像是被召喚一般,因此有了我們看到的全球暢銷的書《與神對話》。


生活中或許有太多不同狀態的情緒,但當覺察、理解、接納了自己,就會趨於平靜的狀態,也接納了這個多彩的世界。


正如《與神對話》中所說:世界上的錢不夠多,時間不夠多,愛情不夠多,食物、水和同情不夠多……總之好東西統統不夠多。人類特有的這種“不夠”意識,創造和反覆創造了你如今看到的這個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