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心理學展望:多樣化 個性化 體驗式服務 01 心理諮詢空間的多樣化 02 更多情景體驗式活動 03 心理陪護出現 04 大數據平臺發力


若水原創文章,版權所有


心理學有一個很長的過去,卻只有一個短的歷史。

這是一句心理圈經常見到的話。說它短,是因爲自1879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辦第一所心理實驗室,標誌着心理學才成爲一門獨立科學,歷史不過短短兩百多年。

說它長,是因爲心理學的長期過去可以上溯到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心理學思想,從大約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19世紀中葉,被稱爲哲學心理學時期。

古希臘古羅馬的哲學家們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東方的古聖先賢們也開始著書立說,諸子百家爭鳴,開始貢獻至今仍影響我們的智慧,從這個意義上講,心理學距今已經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回望過去,面向未來,我們有理由期待,在深厚歷史積澱基礎上,心理學會更加地綻放異彩。

01

心理諮詢空間的多樣化

我對未來心理學的暢想之一,是一定會有多樣化的心理諮詢空間,更多體驗式的活動。

現代社會城市化的進程很快,放眼我們的周邊,農村社區毗鄰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樣的情況,村子裏的人互相熟悉,社會聯繫很緊密,除了在比較偏遠的農村,幾乎看不到了。

靠近城市的農村多被徵地,村民搬到回遷房居住;遠郊或者山裏的一些村莊雖然實體還存在,但是往往早已人去屋空,舉家搬到城市謀生,或者只剩老人和孩子,孤獨留守。

城市裏的高樓鱗次櫛比,快節奏的生活,分數業績當前的每一天,人會不斷地被評價被考量,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其實都期望着偶爾有一些喘息機會,能夠放鬆,能夠迴歸大自然。

所以,在城市我們會看到那麼多的驢友,在週末結伴一頭扎進郊區的山林中徒步,只爲感受山林中的寂靜。


鑑於這個大背景,未來的心理諮詢行業和空間,也必然更多迎合人們放鬆減壓的療愈需求。

在未來,心理諮詢室甚至可以像SPA館那樣,設施齊全,更加放鬆,在心理談話治療的同時,能夠提供更多的心理服務或者相關服務:冥想空間、按摩理療等。

或者,心理諮詢室就在近郊的一座山坡,門口有小橋流水,室內有懷舊物件,彷彿再現老家的安逸時光,人到這樣的環境,還沒開始治療,心情就先明媚起來。

國外的同行們早幾年就開始了這樣的嘗試。

曾留學哈佛大學的嶽曉東教授提到,他在國外見過一位心理諮詢師,她的會所提供各種各樣的房間,以對應不同來訪者的需要,比如針對中國人有古色古香的中氏實木傢俱陳設,有團扇,有絲綢,寫意盆景,讓人置身其中就找到熟悉的感覺。

如果是印度人來諮詢,則提供印度常見的家庭陳設和一些個性化擺設,讓人在異國就彷彿回到印度。

我自己近段時間在學車,駕校的範圍很大,裏面有成片樹林,好幾座山坡,有野花野果,每次去駕校都似乎郊遊一般,練車之餘,也可以跟教練閒聊天。

我開玩笑,其實如果心理諮詢室也是類似的空間和狀態,那來訪者肯定會很放鬆。

我之所以提出這一點,也來自於一些來訪者的個案講述,曾經一位高中生拒絕了去心理諮詢室的建議,一定要求諮詢師去咖啡館見面。

當然,咖啡館是不是合適,是值得商榷的。但也提醒我們,在心理諮詢室內部,提供更多療愈或者個性化的空間,讓來訪者感到放鬆。


02

更多情景體驗式活動

不僅僅是空間的多樣化,心理諮詢師的服務也可以多樣化,不侷限於催眠、談話等等,可以提供更多情景體驗式活動。

比如一個叛逆的孩子,生活技能缺乏,社交技巧缺乏,我們除了交待家長給他鍛鍊的機會之外,也可以嘗試推出團體體驗式活動。

這樣的活動可以是一次家庭成員+諮詢師的集體遠足、一次共同烘培體驗、一次培訓孩子如何做家務的體驗課程。

來訪者和家人互動,諮詢師從旁觀察提醒,結束後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建議。這樣的互動,會讓諮詢更有效果,甚至也減少來訪者往返諮詢的辛苦。

甚至僅一次,就能解決不少問題。

因爲,畢竟我們的語言和行動隔着一層,如果能夠演練出來,體會將更深。

03

心理陪護出現

未來,隨着專業分工的深化和心理諮詢服務的普及,我們可以展望,將出現更多個性化的心理諮詢服務,比如心理陪護。

現在的心理諮詢一般是在室內,通過雙方談話或者多邊溝通,促成來訪者的改變,但是這樣遠遠不能滿足來訪者更加具體的要求。

比如害怕當衆演講的中年人陷入重度焦慮之中,如果我們有提前溝通好的心理陪護服務,那麼在來訪者懼怕的重大演講、考試等場合,諮詢師可以根據需求出現,在重大活動前後給予支持,現場督導和心理疏解,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

如果效果很好,緩解自己的焦慮,並且有利於人生中一些重要事項的推進,相信很多人會喜歡這樣的服務。

並且由於有諮詢師示範鼓勁,也許僅僅一次,他就克服了焦慮症狀。

再比如面對重度抑鬱有自殺傾向或者行爲的來訪者,諮詢師告知了諸多應對心理危機的方法,但由於缺乏周邊支持系統,這種提醒往往是不足夠的。

在未來,心理行業有望推出針對這些來訪者的危機干預陪護,比如由一個專業小組確定來訪者的危機應急干預方案,來訪者一旦有緊急心理情況,及時求助熱線或者諮詢師。

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有必要提前到心理門診就診或者住院。

如果他排斥住院,或者牀位不夠等,那麼可以將來訪者轉移到有資質的危機干預陪護室,由專業人士24小時陪護和管理。


04

大數據平臺發力

人工智能時代,最近幾年,各種專業機器人開始湧現,其中情感陪護機器人也開始出現。

在未來,每個人只要連上網絡,都能很方便地獲得情感陪護機器人的迴應——機器人諮詢收費更加低廉,甚至免費,能夠有效杜絕低收入人羣沒法傾訴的情況,遏制一些悲劇的發生。

這種機器人對整個社會,起着減壓閥的作用。

網絡匿名化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不習慣真名諮詢,情感機器人的出現,就給網民一種疏解情緒的途徑,使得他們不用面對熟人社會的壓力,也不用面對可能泄露祕密的壓力。

從前幾年開始,無論國內國外,各大網絡公司都推出了聊天機器人,其中情感陪護就是一個重要方面。

隨着我們不斷訓練機器人,機器人經過深度學習之後,植入更多的語料系統後,他們的諮詢和回答,會越來越接近真人諮詢,會和提問者的提問越來越匹配。

隨着機器人的普及和成本降低,甚至每位諮詢師就可以有一個諮詢機器人來輔助自己的工作,比如自己不斷地給他輸入很多問題的答案,逐漸把機器人訓練得和自己的思維模式接近。

這樣諮詢師就可以讓機器人替自己做很多簡單的諮詢工作,比如各種前期資料的蒐集、梳理等,乃至於一些簡單重複性問題的回覆等,都可以助力。

未來,各種大數據人工智能平臺,還能幫助更多。

比如通過平臺,來訪者可以挑選諮詢師: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年紀、性別、從業年限、資質等,來訪者還能通過機器篩選出個性、興趣愛好、心理學派和療法成長經歷和自己匹配的諮詢師,實行按需諮詢。

另一方面,諮詢師需要的情況下,也可以挑選來訪者,除了年紀、性別外,也可以挑選細化的問題類型,諸如親子、情感、職業規劃等,按照自己的擅長點來接,使得諮詢更有效。同時也可以提前設定一些禁忌話題不接,避免無效的溝通。


當然,關於未來的心理學暢想,還很多,很多。越是暢想未來,越是要立足現在。萬變不離其宗,心理諮詢的善行、責任、誠信、公正、尊重原則不會改變,心理諮詢師的真誠、熱情、專業始終不會改變。

心理諮詢的價值中立原則、當事人利益優先原則、避免與當事人發生多重關係的原則、保密原則和來訪者自願等倫理原則也不會改變。

讓我們一起攜手,面向更好美好的明天!


文字作者:若水 北大社會學碩士,11年報社記者編輯經歷,心理諮詢師成長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