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出现是为了让告诉你有多庸俗

今天早上,我在小区门口,我说:“孩子,你自己走过去吧。”

他说:“我们学校现在是‘方便学校'呢。”

我问:“什么方便学校?”我以为学校取得到了什么荣誉称号。

他说:“你看,我只要过一条马路,就可以到达学校,也不需要绕个弯。”

我俯下身,低声地对孩子说:“你是个感恩的孩子。” 

学校大门口因为修路的原因,把进出校门的入口改在了侧门,这个侧门就正对着我们的小区。

后来,在小区和学校之间的路上设置了斑马线,每天还有学校保安和志愿者家长引导孩子过斑马线。

孩子这点点滴滴看在眼里,并赞誉学校为“方便学校”。

当我们把这一切看作理所当然的时候,孩子却记住了学校点点滴滴的好。

他看到了方便学生上学的斑马线。

他看到了保安叔叔和志愿者家长。

他甚至为自己的家离学校近而感到开心。 

我是这样的庸俗,我竟然发现不了这生活中的点滴感动。

稻盛和夫在亏本的企业里搞研究,当他测定出的数据与预测的这种材料物理性能一致,实验成功时,稻盛先生会非常兴奋。他甚至会从地上跳起来,用整个身体来表达喜悦之情。

当他的助理鄙夷他过于喜形于色的时候,他说:“你这样冷漠地看待事物,你的人生将很暗淡。因为小小的成功就能感到喜悦和感动,这真是太好了。为了持续这种枯燥的研究,有了研究成果,就应该真挚地表达喜悦。这种喜悦和感动能给我们的工作注入新的动力。特别是现在研究费用不足,研究环境很差,在这种条件下,要把研究持续下去,我们就要为小小的成功而高兴,这样才能给我们增添新的勇气。所以不管你说我轻薄也好,轻率也好,有一点小小的成功,我就会从内心感到喜悦,我不掩饰这种喜悦,我要过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生。今后我照样要为小小的成功而开心,并由此把工作向前推进。”

人的生活大部分的时间是平淡的。我想:以上这一段话同样适用于生活,为小小的成功而高兴,为小小的拥有而高兴,为别人的付出而感激。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积极心理学》的打卡,打卡的内容就三点:一件好事,一个肯定,一个习惯。

我并没有在圈友的打卡中发现如何惊天动地的好事,而是一些生活中平常的“小确幸”,比如:玉米香甜可口;比如发现自己耐心还可以更好。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发现和记录,他们在我眼里变得不那么庸俗,而是有了崭新生命的个体。

                  对一切都饱含热情

就在那个周末,我和孩子驻足在一个花坛前。一片花草间有一些蜜蜂在采蜜。

他一边观察,一边饶有兴致地向我介绍着蜜蜂。

“蜜蜂的眼睛是3000只小眼组成的复眼。”

“蜜蜂的针是藏在尾部,看不见的。”

“工蜂要采100多花才能采到0.5克的花蜜。”

“蜜蜂把采来的花粉放在身体侧面的口袋里。”

孩子说:“我在观察小动物的时候,是在验证书里看到的、故事机听到的知识。”

我很诧异:“你哪里知道那么多的知识。”

他说:“我们小孩总有办法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我还告诉我他的学习方法,他说他是漫无目的地搜索知识,这样他能获得某个知识的同时还获取到了其他更多的知识。

我们有一个摆台,是从万和城文具100买来的,是一只金斑蝶,上面的写着一个知识点:含有从幼虫取食的马利筋中吸收来的对心脏有毒的物质。

当他向我科普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又说:“马利筋是一个什么东西?”

孩子又巴拉巴拉跟我做了解释。

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个迷上《昆虫记》的孩子,总有办法去涉猎昆虫的知识。

我想:我变得庸俗了,是因为你对很多事物不再像学生时代一样饱含极大的热情。

好奇心其实是人的本能,而产生好奇以后,这种本能的延伸就是想要找到解答,就这个过程来说,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我们的本能和直觉上来讲应该是连贯的。不管儿童或成年人,很多“好奇”也包含着窥探甚至猎奇的内容,这种好奇的对象甚至包括天地万物,很多时候,很多好奇只在当时提供新的视角或引人深思,而部分好奇则沉淀为有内涵的知识或课题,最终甚至因某个契机变为了某种社会生产力。

达▪芬奇在行将就木之时还立了一个flag:一定要搞清啄木鸟的舌头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我们该明白一点: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当下有用,有时求知的过程就会让人生多姿多彩。

像孩子一样保持热情吧,像孩子一样去观察一只蜜蜂,像孩子一样去关心蜜蜂采蜜的“口袋”到底是在身体的旁边还是身体的尾部。

当我们变成一个有趣的人时候,我们的生活一定也会有趣得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