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筆記七:價值投資方法與哲學(四)

價值投資的演變。

價值投資誕生之初的邏輯鏈條是:“市場先生”情緒很不穩定,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在樂觀和悲觀中搖擺,所以報出的購買或者賣出的價格飄忽不定,他不會告訴你真實的價值。企業的“內在價值”是股東預期未來收益的現值,是一個估計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判斷,所以“市場先生”也會給出不同的反應。而“安全邊際”要求投資人保持理性預期,理解“內在價值”的基礎上和“市場先生”打交道的方式。

早期的價值投資更依賴於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分析,算市淨率。用低於清算淨值的價格買入資產,賺被市場低估的那部分錢。巴菲特早期深受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影響,實踐中關注各種財務指標,尋找資產價值能夠算清楚的公司進行投資,就是“撿菸蒂”式投資。

70年代以後,顯而易見的便宜公司越來越少。巴菲特逐步受菲利普•費雪、查理•芒格的影響,轉變爲尋找護城河的價值投資者。購買市場地位中隱含成長慣性到公司,在此基礎上關注管理層的能力及企業文化,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內發現優秀企業並長期持有。

隨着市場和產業的變化尤其是科技的快速發展,研究企業無法再停留在實物資產價值、賬面價值或者靜態的內在價值這一層面,價值投資由單純的靜態價值發現,轉而拓展出兩個新的階段:一是發現動態價值,二是持續創造價值。

如果說價值投資的出發點是發現價值的話,其落腳點應該是創造價值。

創造價值需要投資人與創業者、企業家一起,用二次創業的精神和韌勁,把對行業的理解轉化爲可執行、可把握的行動策略,幫助企業減少不確定性,以最大限度地抓住經濟規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