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祭于公,不宿肉。

10.9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公祭分得的肉,当天就分赐出去,不可过夜。家祭用的肉呢,不要超过三天。超过了三天,就不能吃了。

“食不语”,是儒家挺看重的一个规矩,不要边吃东西边说话。

“寝不言”,睡觉的时候不说话。睡觉则平心静气,不说事,不想事,安然入睡。

孔子吃饭,哪怕是蔬食菜羹那么简单的比较“差”的食物,他也一定要先祭,和斋戒祭祀一样虔诚。

中国人祭的,感谢的,不是神,不是主,是祖先,是发现这些食物可以食用、可以种植、可以养殖,特别是发明用火烹饪食物,使人类告别茹毛饮血、免于疾病的圣贤。

《礼记》说“礼始于饮食”,今天的一切,不是神赐给我们的,是一代代祖先赐给我们的,就从饮食开始。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还是按照惯例,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习的内容。

昨天主要讲的在饮食上我们都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前面八个字,特别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终于我们从《论语》上找到了它的出处,也知道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内容比较多,说的都是在饮食上要注意的原则,也就是说粮食一定要舂的精,皮壳要去干净。

就我们平常说的粗米,现在可能大家都比较提倡说吃糙米,或者说吃粗粮。但这是偶尔为之的,你天天吃粗粮,恐怕大家受不了,因为我们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

无论是鱼或者肉,切的时候要切的精细一点,切的规整一点,这样便于消化和吸收。

接下来不吃的几种情况,其实每一种都是很有道理的。比如食物经久变味了,馊了臭了,你还能吃吗?鱼肉都腐败了,你还能吃吗?闻着都臭烘烘的,你还吃吗?也有能吃的,臭鱼,即使吃的话还挺香的,但是你要防止中毒的危险。

有的食物放着时间长了就变色了,这也是不能吃的!变味了呢,更不能吃!烹调不当,比如说这个东西没煮熟,吃了容易拉肚子;有的烤糊了,烤焦了,也是不能吃的。

不时,不食,这里我们昨天讲过,它的意思应该是我们按点吃饭,该吃饭的时候吃饭,不该吃饭的时候不要吃。早晨我们说正常就是八点之前,七点多吃饭,我们就在这个点儿,你别赶到十点去吃饭,不早不晚,不上不下。

中午或者晚上也是如此,你动不动吃个夜宵,十一二点去吃饭,吃完饭就睡觉,胃消化不好,这是为我们养生说的这句话,大家也要注意。

肉切割的不方不正的不吃,其实这个大家说可能觉得有点事事儿,但是讲究的人特别像我们这里的战友,很多都是温良贤淑,很讲究。

讲究的人,他干什么事都讲究。咱们说厨师,讲究叫色香味俱全,色指的是颜色,其实也指的是我们手艺,好看,看起来是赏心悦目。乱七八糟的、七长八短的,让人一看就觉得low了,对吧!

而且我们还讲个故事,说陆续坐牢以后因为他母亲肉割的方正,让自己免于一死,保了一条命,可见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不同的食物蘸不同的酱,没有相匹配的酱不吃。

这个我们了解不多,你大约知道是这回事儿就行了。

下一句是喝酒的时候,关键是目的是开心,是高兴,是交流,这个时候因为每个人量不同,有的人一滴不能喝,有的人会喝很多不醉,所以不规定什么具体的数量,但是原则上是不能酒后乱性。

街上买来的不明的东西,酒或者肉,我不吃。其实在今天来讲就是我们要买就买放心的酒和肉,不要去胡乱买,买了假酒,买了这种有污染的肉,吃出毛病来,有的甚至喝假酒喝死人,那就不值当了,在孔子那个年代就有了这种意识了。

最后一个是不撤姜食,不多食。就是姜是个好东西,它能够去腥调味,但这个东西不宜多食,它毕竟是调料。

还有一个就是说,即便这个桌子上有很多肉,我们也不要吃起来没完,要注意饮食比例搭配。你比如说我参加瘦身营,他就要求主食相对少一点,肉菜饭叫2:1:1,就这个说法吧,总而言之,比例搭配合理,我们不要因为有肉就光吃肉,不吃别的了,这样显得也没教养。

花了六七分钟的时间,回顾一下昨天的内容,今天我们在来讲新的一章。

这一章我刚才仔细看了一下,在普通的里面分为三章,既然已经合成一章了呢,我们就按一章来讲就好了。其实我现在的本事就是分成三章,我一章也能讲半小时;合成一章,我还是能讲半小时,只是可能深入程度不够,既然已经公告了,我们就按一章来讲,半小时之内把它讲完。

先来看一看原文。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咱们一个一个来看。祭于公,不宿肉。

这个祭指的是公祭,也就是国家举行仪式,举行大典,你比如说祭告太庙,或者说我们现在要向抗日民族英雄致敬,像解放战争牺牲的人致敬,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仪式,叫国家公祭大典,还比如说我们去祭黄帝陵,继舜或者说祭孔,这都属于公祭。

公祭的时候,他会宰杀三牲,猪牛羊,而且一般都是整头宰杀。

宰杀了以后去上供,当天一般祭一遍,第二天可能还会再第二遍,祭祀仪式结束之后,比如说我们焚香,香点完了,仪式结束了,祖先或者神明,他们享用过了,不能放在那儿,放在那就浪费了,这是要把它分掉的。

分给谁呢?分给当朝的士大夫们,有头有脸的士大夫们。

他分个头,他分个膀子,他分个后腿儿,他分出内脏等等,这是非常有讲究的。想当年孔子之所以周游列国,其实不是他想去这样做,而是迫不得已。

因为按照礼节,他作为司寇应该分得祭肉,结果当时的三桓也就是季孙、叔孙、孟孙,甚至鲁国国君没有给他分祭肉,他就知道国君和三桓都排挤他,在国内没法呆了,这才带着弟子们出走。

在边境线还停留了三日,等着万一这个肉给我了呢,我也就不用再出去了。谁愿意背井离乡啊!最后没办法,才在外面漂泊了十三四年,所以说这个事儿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有点跑题,我们就说这个意思,因为时间已经两天了,过去没有冰箱,没有保鲜措施,所以说赶紧吃掉,超过三天了就不能吃了。

刚才说的是公祭,再说家祭,因为在自己家里祭,也不要放置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可能变质,变味,就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因此就不要吃啦!

接下来的是,食不语寝不言。

这句话我相信我们的战友从小的时候,一定听过我们的家长或者老师说过,正吃着饭的时候,呱话劳神,或者这个睡觉要睡觉了,还搁这儿很兴奋的说话,家长就会说食不语寝不言,或者食不言寝不语。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要专心的吃饭,睡觉的时候要安心的睡觉。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食不语的好处有哪些?

食不语第1个好处就是,专心,存心不二,吃饭就专心吃饭,不要想别的。你的注意力放在吃饭上,你的消化系统,它就会与你密切配合,饭吃得香,吃得有味道。

否则你老是说着话,想着别的事儿,嘴里边再好的东西你也吃不出味道来,说实话瞎了那一桌美食啊!

第2个就是表达对食物的敬意。知道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桌上的每一粒米,每一片菜叶,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表达一份敬意。

第3个好处,就是我们儒家对人身安全一贯是比较重视的。你边吃东西边讲话,很容易发现食物走错门儿了,本来应该进食道,结果进气嗓了,呛着了,有没有?

这种情况肯定会有的,有的还可能吃鱼的时候,鱼刺卡着嗓子了,或者什么东西掉进气管里了,结果咳嗽不止,甚至得开刀把它拿出来,可见其危险。

这也是保护我们的,昨天我说了一句金句说:规矩不是来约束我们的,是用来保护我们的。

第4条细嚼慢咽,是健康养生之道,细细咀嚼,体味食物之美,也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别胡乱嚼几下,就交给胃处理。跟上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一个道理。

我们昨天也专门提过说一口饭要咀嚼36下,如果你真的这么做的话,那你发现你的饭量自然而然就会减少,而你的消化吸收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增强。胖的人也会因此而变瘦,特别瘦的人,也会因此会变得稍微丰满一点。

说胖不好,那是过胖;瘦也不好,过瘦,骨瘦如柴,只有皮包骨头,这样的人还有什么看头,对不对?一点肉也没有,我们讲求的健康就是皮肤细腻白嫩有光泽,有质感。

寝不言,就指的睡觉的时候不说话,为什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呢?大家想一想,睡着了当然不能说话,指的是睡前,如果你真的想睡了,就安安静静的,什么也不要想了,很快就自然入睡了。

不过这个时候,你还和别人交头接耳,在寝室宿舍人多的时候,或者两口子还有好多心事没拉完,等等,或者说看着手机、看着抖音、看着小黄文啊,或者等等等等,这个时候你还能睡着吗?就睡不着了。

很容易兴奋,或者想着想着睡进入梦乡了,夜里边又梦那些乱七八糟的,这是不好的。

所以临睡之前要保持安静,比如说现在由于我参加瘦身营,老师就建议我们要珍惜自己的身体,不要晚睡,要远离手机。那我到现在11点之前我就做好准备了,说我要准备休息啦。

然后我把手机往边上一扔,我就安然入睡。原先是一点多,将近两点才睡,现在我11点多一点点就睡着了,昨天晚上应该在11:10左右睡着了。

这就是因为我睡觉之前断开了一切干扰,睡觉就是睡觉,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我们往往是工作的时候想着玩儿,玩儿的时候想着工作,睡觉的时候想着还工作没完成。工作时候想着我困了,我要睡觉了,不就麻烦了,对吧!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不时不食,是一个道理。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会说,大哥不对呀!现在你看我们多少场合需要喝酒啊,在这个时候招待客人你不说话行吗?

这句话提得好,告诉大家,这不叫我们普通的吃饭,这叫商务宴请。

商务宴请它是礼仪,和我们普通说的,食不语,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是两种情况。

在商务宴请的时候,大家记住,我们不是吃饭,吃饭是作为媒介,也就是引子。真正的目的是你和客人或者说你和主人,和朋友,进行沟通交流。

在这种场合,吃的不是饭,吃的是感情,吃的是修养,吃的是你的礼仪。

大家在一起一坐,一看你的坐相,一看你的穿着打扮,一看你的吃饭时候的神态,以及与你交流的时候你的语言、行事风格。对你进行判断,就能看出你这个人有没有素质?有没有修养?有没有文化?是不是一个知书达礼的人?是不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是不是中交?能不能以后和他交朋友?他委托的事,我值不值得给他办?或者说我跟他交流,他能不能给我办事儿?通过很多细节就可以反映出来。

比如,他坐在桌子上只一个劲的吃,逮着自己喜欢吃的不住筷儿,然后喝酒的时候大大咧咧等等,你就知道这个人很自私呢。

有的人桌上一座非常优雅,给你用公筷,给你倒点酒,给你夹菜,劝酒劝你不要多喝,交流的柔情,那是什么概念啊?你完全能够体会到这其中的不同之处。

在这种时候要说话,但是不要狂说,只有你一个人说,别人只听着,除非你是最重要的客人,或者你只是长者,或者说你真的是大家来向你请教,否则的话多听,多去端茶倒水,看看别人有什么需要?

递递餐巾纸,等等等等,这是一种餐桌礼仪和我们今天讲的,食不语,不是一个概念。

大家要注意,在这里专门提出来,也是要给大家提个醒,凡事不可绝对,要看情况,不是说我说食不语,商务宴就不能说话,这是两个概念。

我曾经参加过私塾,就是教小孩的私塾,教的是什么呢?四书五经。特别是《论语》,也像我现在带着大家一起学论语一样,还有就是学佛经、地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个私塾里,早晨,中午和晚上都吃素菜,不吃肉不吃荤腥。

吃饭之前要先洗手,干干净净的,然后在餐前要祷告,西方要祷告,我们说感恩语,有老师起头,时间长了,大家就都记住了。

感恩父母,感恩天地,感谢祖国,感谢食物等等,具体什么我记不住了,就是感恩。感恩以后,坐下来,拿起筷子,板板正正的吃,这个时候不准发一句话的,吃得干干净净,甚至连盘子里面的菜汁都要蘸馒头,或者米饭,把它吃干净,吃到什么程度呢?吃完以后,即便是不刷,依然很干净。

在那里吃饭,你绝对有一种仪式感,吃完以后把盘子一收,放在指定的位置,安安静静的离开,你真正能够体会到食物的美味,能够感受到那种心情。

再接着往下讲,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这里的瓜祭是什么呀?有的人说是必祭,因为瓜和必,必是必须的必,在篆体相近,是当时搞错了。那到底是不是搞错了呢?咱先不管了,你记住是这回事就行了。

就是祭祀的时候,哪怕是疏食菜羹,简单的,比较差,这里指的是简单的蔬菜了,不是说大鱼大肉,那会鱼肉比较鲜见,也一定要先去祭。

祭谁呀?祭神明、祭祖先。对我们来说主要就是祭祖先,就是像斋戒祭祀一样的虔诚。

我们刚才也讲了,在吃饭之前,要去祭祖先,那我们现在要在过年的时候,会做上一桌子菜,然后摆个供桌,嘴里念叨着,各位老祖宗,或者说天地神明,请就坐。把我们蒸的馒头,还有做的菜,每样夹一点放上去,请他们享用,这就是祭。

那我们平常吃饭呢,也要有这种意识。大家知道吗?就是我父亲在我小的时候,他每次喝酒之前,酒杯里的酒都在桌子前稍微撒那么一点点。

我小时候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代表是致敬祖先,就是请祖先先喝一点。这是你心里有啊!他能不能喝到是一回事,你心里有没有是另一回事。

就在周朝那个时候,把桌子上的每一种食物都挑出少许,放在中间,开始之前祭一祭,祭谁呢?不是神,是谁啊?是祖先。

我们能够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来这世上走一遭,要感谢列祖列宗啊!是祖先发现的这些食物可以食用,可以种植,可以养殖,特别是发明用火烹饪食物,使人类告别了饮毛茹血,免于疾病,这些圣贤们,我们要好好的去敬她们。

《礼记》里面说,礼,始于饮食,就是要感谢他们,饭前要祭。中国人有一个祖先崇拜情结,和西方,你像印度讲究拜佛祖,西方是拜基督,不一样,我们中国人拜的是祖先。

今天的一切,是祖先赐给我们的,不是神赐给我们的,所以我们要从饮食开始,致敬祖先。

好啦,今天时间也到了,我们就解读到这里了。明天我们来继续解读下一章。

看着有点短,席不正,不坐。

到底是明天合起来讲呢?还是单独讲呢?今天先琢磨琢磨准备一下资料,能分开讲的就分开讲,不能分开讲呢,就合着讲。明天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