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嘉莹《对传统词学中之困惑的理论反思》

这篇文章刊载于《燕京学报》新四期,当属学术文章,不过叶老师毕竟是大家,娓娓道来,用笔和蔼亲切,还是比较容易读的。

按照文章中的观点,中国的词学有三个阶段的困惑:

  • 对早期写美女与爱情的歌咏之词的困惑
  • 对“诗化之词”的争议之声与困惑
  • “赋化之词”引起的困惑

这些困惑,其实都与词的美感特质的有关。

而词的美感特质,从作为其源头的《花间集》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 词最开始是给歌儿酒女唱的,于是口吻便假托她们,主题集中于美与爱
  • 作为主人公的女子是具有理想化色彩的,因为有了一定的象征性和喻托性
  • 词的节奏比较凌乱破碎,与整齐的诗相比,属于一种“女性的语言”

从词的美感特质出发,前述三个困惑便能够得到解释了:

  • 作为小令的以女性口吻写的词比作为慢词的以男性口吻写的词要更为典雅
  • 苏轼的一些词之所以好,乃是因为他要表达的情思恰好暗合女性情思的特质
  • 周邦彦的一些长调慢词,之所以追求繁复曲折,乃是为了挽救流于浅率的弊病

读了这么多年词,这篇短短的文章实在是给了我醍醐灌顶的感觉:

王国维之所以能提出“三境界”说,乃是因为他特别能体会词的“要眇宜修”的美学特质,从中能挖掘出言外之意;张惠言的比兴寄托之说,实在是因为太看重词的美感特质的第二点调的缘故;词的那种特殊的美感,原来来自它的语言节奏……

好文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