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婆娘不是人



一首诗好不好,古来今世,标准多多,各有各的理,仿佛住同一屋檐下的婆媳,谁对谁错,永远别想理清。

不过,一首诗读罢,除了其好意象韵致外,还得有一条,那就是一过眼就让人记住对吧。就像一位俏佳人,不期而遇,你觉得蛮有韵致;待到面对面了,你却茫然,愣没有认出来,甭问此女的的“俏”与“佳”是打点折扣的。

来看三首诗。

第一首:“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

风来南北东西,千丝万缕,总系不得,郎舟住。 

这边啼鹧鸪,那边唤杜宇,

 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

一声声不如归去。”(顺便啰嗦一下,“去”的古音极近似现在的chu,四声)

这首诗的标题为《题柳堤送别图诗》,作者为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其实名家也罢,无名之辈也罢,这无关紧要。紧要的是,诗一开头,语句极其普通甚至笨拙,一个文盲姥姥哄怀抱的外孙随口唱两句也不过尔尔。可半阙之后,作者却以出人意料的飞来之笔和逆转成奇蜂之势,把读者引入一个崭新的诗歌境界,直令人眼前一亮。


第二首:“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诗出自明代李开先的《一笑散 》。六出:指雪花,古人认为雪为六出之花;降九霄:从天上落下来;尽:全;琼瑶:美玉,指粉雕玉琢的白雪世界。

此诗的套路与前一首正好相反,先雅后俗,雅俗之间,其实并无高下之别,巧拙之分;于诗歌而言,只有生动与呆板的不同,具象与空洞的差异。


第三手《祝寿诗》: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奉至亲。

据说明代名士解缙(也有说唐伯虎的)给一位老太太祝寿,吟诗以贺,甫一登场,劈头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话音未落,差点把老太太气死,众宾客个个嘴巴大张,大惊失色。就在气氛紧张的时候,解缙接上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老太太转怒为喜,满堂笑逐颜开。可是不等大家笑完,解缙的第三句又出“儿孙个个都是贼”,把刚缓和过来的气氛又弄紧张了,大家伙儿又大眼瞪小眼:今儿个这儒儒雅雅的大诗人怎么净骂人了?这时,解缙不紧不慢地来了第四句:“偷得蟠桃奉至亲。”甭问,氛围再次又欢快起来了。


总括一下,如果说第一首的过人之处在于前抑后扬,出人意料,那第二首的法宝便是先雅继俗,雅俗并举。到了第三首,则是过山车或者颠花轿,起起落落,且惊且喜。所以高铁也罢,动车也罢,那都是交通工具,不得已而乘坐;而过山车呢,那是乐子,是快活,是一种出生入死,死而复生的感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