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香里谈营销(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周末悠闲的下午,到商场闲逛的时候经过星巴克时,闻到一股浓郁咖啡的香味,然后不自觉的走进去,点一杯咖啡,坐下来,拿起手机,一座就是半天。

星巴克的营销一直被行内人士所称道,它总是默不作声地通过揣摩消费者心理,做出一些让你不易察觉的小举动改变你的消费行为。这是营销中的顶级高手水平,可以说是无形营销胜过有形营销。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些星巴克营销的具体案例,希望大家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一、用免费咖啡培养潜在消费者

星巴克喜欢招聘大学生兼职伙伴,每个伙伴工作满一定时间后每月有10张免费咖啡券。很多人会送给同学、朋友。大量的免费券实际流向正是尚未养成喝咖啡习惯或正在培养喝咖啡习惯的学生。

他们或许因为一杯三十几元的饮料被挡在外面,但免费券却让他们可以没有压力地喝到不同口味的饮料。而毕业几年内,会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或工作的地方就有星巴克,本是送给兼职员工福利,实则成为了更多消费者进入星巴克大门的门票。

这个方式方式后来被瑞幸咖啡用组合创新的方式利用社交裂变吸引来了一大波的早期客户。

二、星巴克会员卡:占不到便宜的会员卡

星巴克服务人员以前推销过这样的会员卡:88元一张会员卡,送三张买一送一券,一张免费早餐券,一张升杯券。很多人第一印象会被三张买一送一的券所吸引,心理活动往往是这样的:虽然我花了88办了一张卡,但是三张买一送一,如果我后面买三个大杯拿铁(96元,跟88元之间的差额就忽略不计了),不就是白赚了三杯吗?如果你没想到这点,服务人员一般也会提醒你,那个“送”字早让你昏了头了。

而其实买一送一应该是你花32得两杯,但实际上你是花了64得了两杯,其中一个32是你办会员卡时花的钱。

面对星巴克会员卡的套路,一方面并没有让你占到便宜,也就是说“买一送一”其实只是个幌子,另一方面增加了会员,增加了你的后续消费,你为了这三张买一送一至少会再去三次,再消费3杯咖啡,文字游戏厉害了!

三、杯型:同样的钱更大的杯

我们都知道星巴克咖啡分为三种杯型,分别是:中杯,大杯,超大杯,而非符合人第一印象的小杯、中杯、大杯。

仔细想一下为啥呢?第一次的时候你可能不习惯这么叫,但当你习惯了这种叫法,你的大脑就会形成成一个固定思维模式,花同样的钱,别人在别处买的是小杯,中杯,大杯,而你买的永远比别人大一个杯型。这种思维模式,会让你觉得占了便宜。事实上星巴克玩的文字游戏是在改变你对它的思维方式。

四、排队方式:店内横排店外竖排

星巴克的队伍为什么横着排?事实上,不只星巴克,如果你有心的话会发现优衣库,无印良品,还有机场值机也是横着排队的。像这样的排队方式也叫蛇形队伍,“同时开放多个服务窗口,每个窗口每次只服务一名顾客;所有等候的人都排到一条蛇一样弯弯曲曲的队伍里,中间用绳子或栅栏隔开,当顾客到达队列头部时,便可到空闲的窗口接受服务。”

这样排队的好处是杜绝插队,看起来整齐有序,它可以实时看到收银台,降低人的焦虑感。体验好了,感觉好了,当然就能卖出更多咖啡了。

星巴克店内排队是横排,但对于它的臻选店,当消费者在店外排队时确是竖排,这种排队能给人本店火爆的感觉,这也是很多所谓网红奶茶、面包点雇人在室外排队的原因。

五、门把手上的小心思

在新品推荐上,星巴克从顾客一进门就开始设计。

大门玻璃上,你经常能看到星巴克最新的产品介绍,而广告位置也在最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让你不自觉地就被吸引。连入门把手其实也是经过精心打造,引导你入店消费。

高手的营销,润物细无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