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孩子应该跟谁?——婚姻观的心理学探讨(下)

自从上一篇谈离婚的文章写完后,很多老铁觉得写得挺有道理,这下让舵主放心了。于是今天斗胆来说一说关于离异孩子的话题。

还是那个问题,我虽然没有离过婚,没有面对过孩子跟谁的这个选择,但是我有孩子,我也爱孩子,就凭这一点,我想来谈谈,应该并不过分。

先分享一组网络上很火的漫画,一个印度尼西亚孩子小男孩叫做Azka,在父母离异后,画了这样一组漫画,从他善良而纯真的笔触中,我们或许会体会到这个看似难以回答的问题,其实总有好的解决方案。

1、我的名字叫Azka,下面的漫画是关于一个破碎家庭的故事。

2、妈妈和爸爸相遇后坠入爱河,后来他们决定生一个宝贝。

3、我出生于2006年6月4日,爸爸妈妈为我取名为Azka。

4、在我6岁之前,所有的事情都很好,我们是美好的家庭。

5、爸爸妈妈开始在很多事情上有了争吵,几乎无法忍受彼此,于是他们决定分开。

6、他们将决定告诉了我,让我不用担心,不用选择跟谁一起生活。

7、我依旧生活在原来的房子里,我发现我的爸爸比以前更好玩,所以我经常让他陪我玩。

8、妈妈则住在离我们房子很近的地方,几乎每天都会来看望我们。

9、他们不再吵架,我们依旧一起去购物和海外旅游。

10、我经常和爸爸一起睡,因为我害怕有僵尸,而我的爸爸很厉害!

11、我的妈妈也经常留下来照顾我。

12、很多人问我,生活在这样一个破碎的家庭是怎么样的感觉。

13、但事实上没有什么变得破碎,仅仅是他们不再是对方的丈夫和妻子,却依然是我的爸爸妈妈。

14、相比于以前,我更喜欢现在的生活,他们不再吵架了。

15、当人们问我,我是否希望爸爸妈妈复合,我说“不愿意”,因为我希望他们都能快乐。

16、当你依旧能够享受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时,这个家就不算是破碎的。

17、我爱你,妈妈!

18、我爱你,爸爸!

19、我很快乐!

20、谢谢你们做我最好的父母!


如果用《道德经》第38章来看这个故事,你就了然了为何这不是一个“破碎”的家庭故事,而是一个充满了爱的家庭故事,因为他没有失去“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在婚姻关系中,如果夫妻都遵循“道”,就是那个道法自然的“道”,那个“道生一,一生二”的“道”,那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道”,“唯恍唯忽”,“绵绵若存”的“常道”。

不用说,这样的遵循“道”的婚姻,一定就是幸福得纯天然,不含防腐剂。

现实存在吗?或许存在,但是为数不多。因为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想Azka这样的家庭。

所以没有了“道”,至少留着德吧。男女双方各自德性修为,还得把握住,别因为离婚,就缺了“德”,没有了正常的喜怒哀乐,满肚子只有怨恨。

如果德性这条线没有防住,那至少还有点“仁”吧,仁者爱仁,你可以不爱对方,但是还得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爱朋友,爱这个世界,不要因为情感上受了伤,觉得所有人都欠你。

就像Azka的父母,德和仁都在,所以,他们依然可以给Azka满满的爱,在孩子的眼中,他们只是不再是“丈夫”和“妻子”,就像孔子说的亲疏有别的仁,但是至少他们之间没有“恨”,也不再吵架了。

那如果连仁也做不到,至少讲点“义”,陌生人还能见义勇为,那么何况对于自己的孩子,怎么肩负着抚养长大的“义”在吧!对方如果养育孩子遇到点困难,你出手帮个忙,即不丢脸,还挺讲义气!

假如说,连“义”也不讲了,也得剩下个“礼”吧!别在孩子面前都撕破脸,有话得好好说。

所以,真有像Azka的父母那样,不得不离婚的朋友,请看一眼舵主的上篇,在来看这篇下篇,关于孩子应该跟谁,这个问题,还不容易解决吗?

有商有量的,孩子跟谁都是好事。

恩断义绝的,孩子跟谁都是悲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